(大山脚29日讯)槟州国内贸易与生活成本局通过销毁及变卖方式,处置了该局在今年上半年执法行动中,所扣押总值234万6284令吉46仙的案件商品。
该局局长杰根说,上述已被处置的案件商品,被销毁的商品总值41万4054令吉65仙,其余193万2229令吉81仙归纳为政府收入,是属于临时收入、变卖废品及变卖统制品所得。
拍摄:罗健杰


“这些商品是在1961年供应控制法令、2011年商品事务法令、1972年秤磅与测量法令、2011年反暴利及价格控制法令、2019年商标法令、1999年消费者保护法令下的案件中所扣押。”
他说,被销毁的赝品多达4万9488件,包括裤子、衣服、鞋子、帽子、食品、保健品、电子用品。
他今日在该局位于武吉敏惹的仓库,主持销毁膺品行动前,在记者会这么说。
“今年上半年,执法组对供应、价格、反暴利、纰漏、仿冒品、清真、分期付款、反金字塔计划、直销和线上诈骗活动等,展开严厉的执法行动。”
另一方面,杰根说,该局在今年上半年,共检查了2万2143间商店,并对233宗案件采取对付行动,同时对59宗案件展开扣押行动,被扣押的商品总值158万令吉。

“我们也向124宗案件开出罚单,罚款金额达9万4600令吉,有3宗案件则是将违法者提控上庭,被判罚款额为5万2000令吉,当中有的违法者是重犯错误。”
他补充,该局今年上半年,透过执法行动开出罚款所带来的收入,总共是14万6600令吉。

起获走私柴油减
杰根说,自从政府落实柴油价自由浮动及针对性柴油补贴措施后,该局在执法活动中所起获的走私柴油,已有所减少。
“今年上半年,我们透过出售统制品处置的案件商品,一般就是统制品,比如白糖、食油、面粉、柴油等,并获得179万2105令吉70仙纳为政府收入。”

他说,该局在处置执法行动中所起获的仿冒名牌赝品,向来都是透过销毁方式处理,避免回流市场,因此不能提供给慈善机构,因相关物品上印有商标,只能销毁。
“任何可以变卖纳为政府收入的,都已变卖,不能透过变卖方式处置的都须销毁。”
他警告任何人士或组织停止滥用及走私统制品活动,不要参与售卖赝品的商业活动,消费者受促谨慎采购尤其网购,不要轻易受骗。
其他出席者,包括该局执法组主任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