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提高州經濟表現,檳州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就連地方政府如威省市議會也都將打造經商環境帶動經濟,納入份內事來進行。
推動經濟是好事,但不能為了經濟,賠了人民健康。
把來自國外的新商家請進檳城大門前,都要100%確保工廠運作方式不會汙染環境,減少設立工廠方面的官僚問題之餘,也不應寬鬆禮待業者,導致毒工廠有機可乘進駐檳州。
隻要汙染環境並危害人民健康,都必須二話不說關廠對付,任何不斷汙染卻依然能繼續運作的工廠,就要從其他角度調查,不要排除包庇、貪汙因素。
除了對新廠要嚴密把關,對舊廠更要嚴厲監督和執法。
舊廠的問題,在於有些靠近民宅的工廠或農場,仍偷偷摸摸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焚燒廢物,汙染空氣毒害人民健康。
筆者就投訴過當局也采取過行動,但焚燒問題依舊;問題出在哪?出在罰款太輕,提早繳罰還能獲折扣。
業者隨便賺的錢都比罰款多,還會把罰款放在眼裏麼?政府該重新檢討這種太仁慈的政策!
無可否認,有些工廠、農場,早在屋業發展前就存在,但當發展列車開到,地方發展演變隨時間推進,工廠或農場沒理由繼續一成不變。
其營運方式,要麼成為綠能工廠、封閉式農場、投資擁抱新科技,否則就請遠離已被政府規劃為住宅區的地區;在地方藍圖規劃上,政府也要將它們劃入工業區,而非任由它繼續在靠近民宅的地點操作。
威省非法工廠問題也多,有些回收廠喜歡進駐甘榜地區,避執法眼線,郊區居民環保意識不高,工廠隨心所欲焚燒汙染,更有業者看準政府的弱點,“先上車再補票”,工廠建了再說,執照之後再申請,或是申請漂白計劃,反正“申請中”就有了借口繼續運作。
非法工廠運作如此年過一年存在,人民的健康年過一年被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