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9日訊)與國慶羈絆頗深的紅燈角填地是於千禧年(2000年)國慶月時,被命名為默迪卡路(Jalan Merdeka),今國慶月即將來臨,默迪卡路邊及住戶家中懸掛國旗,形成相互呼應的美好情景。
紅燈角填地至今已有逾60年的曆史,是檳城目前少見的傳統古樸風味住宅區,當地人家現居住在傳統木屋或鋅板屋,也仍有如今市區少見的火炭廠、小型養牛場等傳統業務。
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王宇航昨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據當地居民說法,紅燈角填地是以往他們一律統稱該區的名稱,那時的紅燈角填地並未有正式的路名,這也導致居民接收信件或快遞時不方便。

“紅燈角填地大約是在2000年時,因為恰逢當時國慶月,有關單位便以‘默迪卡’命名該地,如今共有默迪卡路、令當默迪卡(Lintang
Merdeka)及默迪卡道(Lebuhraya Merdeka)。”



談及紅燈角填地即將整改發展一事,王宇航說,有關計劃其實很久之前已經提出,旨在提升該區居民生活質量如,從鋅板或木板屋提升至水泥屋。
他指出,該計劃主要針對住戶展開,料將涉及該區200住戶約800居民,待計劃展開時,擁有臨時地契(TOL)的居民可暫時遷至臨時屋子安置,也希望有關當局能事先與當地居民溝通有關計劃具體細目,讓居民有所準備。
他呼籲,擁有臨時地契卻沒有“激活”的居民,提早辦理“激活”程序早做準備,而沒有臨時地契者也可提早向有關單位進行申請,因為屆時可能涉及到的賠償都將以臨時地契為依據。
報導:陳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