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關仔角見證國家獨立 曾舉行英國國旗下降儀式
(檳城30日訊)檳城不止是有著名的旅遊景點,更在我國邁向獨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它見證許多我國曆史性的瞬間,尤其是舊關仔角(Padang Kota Lama),曾經舉行英國國旗下降儀式,是我國獨立的見證者。
檳城馬來人協會(Pemenang)主席兼巫統元老丹斯裏莫哈末尤索夫拉迪夫(94歲)接受“馬新社”訪問時,分享他參與國家獨立的曆史事件。
1957年8月30日,尤索夫當時擔任巫統檳州青年團秘書,也是州獨立日慶典的組織委員會成員。他回憶說,那天他們一邊乘坐汽車,一邊揮舞聯邦旗和巫統旗環繞檳城遊行,然後在舊關仔角廣場聚集,共同慶祝國家的曆史時刻。

“這一天,我們等待英國國旗降下的瞬間,也期待著英殖民時代的結束。”
“英國國旗降下後,移交給最後一位英國駐檳城的官員布林厄姆(Bringham),然後他們便通過康華麗堡離開檳城,並乘船返回英國,這也像徵著我國的獨立。”
他說,康華麗堡是英國進入喬治市(當時稱為丹絨本那牙Tanjung Penaga)的入口,也是殖民者離開檳州的地點,標誌著國家獨立。

他補充,1957年9月1日,檳城首任首席部長王保尼在舊關仔角,舉行一個重要宣告我國獨立儀式,並升起馬來亞聯邦旗幟,這一儀式像徵著我國的新生和獨立,當時場面吸引各族人民的參與,場面十分愉快。
康華麗堡是於1786年,由英國軍官查爾斯·康華麗斯(Charles Cornwallis)建造的四角星形的老城堡,曾作為英國在該地區的防禦和貿易中心。
舊關仔角在英殖民時期 英國人玩板球運動
尤索夫說,舊關仔角也是國父東姑阿都拉曼,於1955年12月5日宣布大規模赦免共產黨員的地點。
他說,舊關仔角曾經是各種慶祝活動和活動的場地,這裏也是1970年第一個舉辦檳城同樂會的地點,曾帶英殖民時期,英國人玩板球運動的地方。

另外,檳城馬來曆史與文明協會會長拿督阿都卡德爾說,他希望舊關仔的曆史不會被抹掉,年輕一代應了解,這地方在國家爭取獨立中的重要性。
“檳城是馬來半島,首個被英國殖民者占領的地方,他們在舊關仔角建立城堡,並通過康華麗堡進入。作為馬來西亞公民,我們必須共同捍衛獲得的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