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年度品牌盛事第19屆甲辰年大山腳中秋嘉年華會,昨晚在日新獨中校園熱鬧舉行,盡管天不作美下雨,但雨水澆熄不了民眾攜一家大小如期赴約慶中秋,受邀開幕的檳州首長曹觀友更是撐傘提燈籠,跟足遊行全程,於晚上7時率眾出街饒市遊行。
拍攝:羅健傑

隊伍經過晚間金光熠熠的伯公埕,吸引大山腳市區許多民眾駐足觀賞舞龍、獅團、電音三太子、大旗鼓、扯鈴隊邊遊行邊當街表演,場面熱鬧,隊伍隨後返回日新獨中。
盡管昨日下午開始下起的雨勢連綿不斷,但晚上逐漸轉小停止,籌備多時的嘉年華圓滿舉行,民眾盡興而歸。




該嘉年華會輪值主席兼威省海南會館青年團團長劉璧瑗致詞時說,因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停辦3年的嘉年華去年複辦,今年再辦意義更非凡,大家風雨後重聚並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堅持。
“借由豐富多彩的節目、地道的美食和熱鬧的活動,慶祝團圓節日,好讓大家在這充滿溫馨與歡樂的夜晚,盡情享受節日的氛圍,重溫那份熟悉的中秋情懷。”



她說,此活動籌備獲得人力資源部長兼大山腳國會議員沈誌強撥款10萬令吉、大山腳福德正神會撥款9萬5000令吉、曹觀友撥款2萬令吉,檳行政議員魏子森、武拉必區州議員王麗麗、馬章武莫區州議員李凱倫各撥1萬令吉。
她感謝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支持與弘揚,及對嘉年華會的信任與支持,民眾的支持將能讓該會更好地傳承中秋文化,攜手共慶這個美好節日,並希望這項活動越辦越成功,長久傳承下去。
拍攝:羅健傑
大山腳人為之驕傲
大山腳福德正神會理事長拿督王德恭說,大山腳中秋嘉年華盛事聞名全馬,每年吸引不少各地大眾參加,大山腳人應為之感到驕傲。
他說,主辦方每年精心策劃豐富多彩的節目,為社區各界提供平台促進交流融合及創新節目,好讓年輕人樂於參與,延續慶中秋傳統。

“活動每年都動用上千義工包括學生,文化傳承是耳濡目染的過程,相信可激發義工尤其學生對文化發揚工作的熱愛。”
人資部長兼大山腳國會議員沈誌強的代表威省市議員陳潤輝致詞時說,中秋節象征團圓,中秋提燈遊行、童玩節等特地為小孩們準備的一系列活動,將會成為大山腳下一代的美好共同回憶。
“在這日漸電子化的年代,這種放下手機專注於當下的活動尤為可貴,希望大家都能用雙眼記下這美好的瞬間。”

曹觀友:與民同樂 輕鬆愉快
曹觀友說,他作為首長一年365天都忙碌於公務,每日節目邀請幾乎都是10場以上,但偶爾出席類似中秋嘉年華活動,雖也是工作之一,但與大家共樂,也讓平日緊繃的身心難得輕鬆愉快。
他希望,大山腳中秋嘉年華未來成為外地華人向往的節目之一,一想到中秋,就會想到大山腳中秋嘉年華;主辦方不斷堅持和傳承發展,讓嘉年華會已傳承21年(唯獨疫情期間停辦2年)。
他感謝各界五大鄉團青年團、五大鄉團、大山腳福德正神會、大山腳各校文化單位、小販們、中文報報界的報導,為活動付出,使活動圓滿舉行。
曹觀友主持開幕後,現場的拜月娘儀式特別吸引他的注意,他隨後也視察由梁賢月餅有限公司慷慨讚助的“月餅皇中皇”大月餅,及品嚐不同籍貫的傳統月餅。

小花車吸睛
一輛輛中秋小花車好漂亮!
大山腳中秋嘉年華會今年特別設立燈籠花車設計比賽活動,獲得7所學校、9個公開組單位參與,精心設計的小花車百花齊放,參與設計者可謂絞盡腦汁,各出奇招,大展身手打造,小花車充分展現了中秋、月亮、兔子、中華象征的龍等元素。
拍攝:羅健傑
工委會顧問何耀冠說,該活動共獲16個單位參與;劉璧瑗說,此賽事是今年首設,可惜由於下雨小花車沒辦法在露天的地點參與遊行。
盡管這些小花車都安排在校園內有蓋的角落“迷你花車區”,但燈光閃閃卻點亮了角落,讓嘉年華活動更添溫馨美麗的畫面,民眾更紛紛在這些小花車旁拍照。
至於嘉年華街則各攤檔人潮滿滿,其中,《中國報》設攤派送ItsColl產品福袋,讓讀者把健康帶回家也下載本報手機應用程式(APP)或注冊會員。

節目精彩連連
主要舞台節目精彩連連,其中本地知名沙畫藝術家黃卉茵呈獻“沙畫”,讓盤中沙幻化為一幕幕中華傳統故事,呈獻於眾人眼前,讓民眾沉浸享受在音樂中,觀看靜中變換的沙畫魅力。
拍攝:羅健傑
活動還包括迎賓舞蹈《寄明月》和歡慶國慶舞蹈掀序,日新獨中二十四節令鼓隊呈獻震撼人心的《初》,以及舞蹈等各種表演,並也在大會上舉行幸運抽獎送出吸塵機、腳踏車、摩哆、電視,以及親子燈籠創意設計比賽、迷你花車製作比賽頒獎儀式。
其他出席者包括大山腳韓江公會青年團團長張創民、威省福建會館青年團團長李家成、威省廣惠肇會館青年團團長曾健倫、威省客家公會青年團團長陳依興、梁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梁國輝博士等人。
此嘉年華由大山腳福德正神主催,威省五大鄉團青年團聯合主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