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9日訊)近日浪大風高,檳城多地降雨不斷,部分漁夫不敢冒險出海,漁獲驟減30至60%,其中包括白鯧、石斑、魔鬼魚及蝦類。
《中國報》記者昨日走訪市區數間巴刹,5位受訪魚販說,由於漁獲驟減是最近幾天發生的,所以海鮮價格沒有出現變動,不過連續幾天的降雨,也打擊市場買氣。
七條路巴刹魚販莊名坤(38歲)說,從這星期至今,即16日至18日左右,其所得漁獲大約減少30至40%,例如石斑。


“其他像是沙丁魚,魔鬼魚也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莊氏是從數個地方,如峇都茅、公巴、及浮羅交怡獲取漁獲供應,以應付市場需求,因此尚能滿足顧客需求。
“如果隻和一個地方拿貨,就可能會發生不夠魚賣的情況。”
他說,也正因如此,目前包括魚類在內的各種海鮮,暫未形成漲價。


大路後巴刹魚販莊先生(43歲)說,這幾天海上風浪大,為安全起見,不少小型漁船選擇暫不出海進行捕撈。
“我拿到的漁獲少了50至60%,但也不敢起價,因為怕消費者嫌貴而不買。”
他說,自漲潮以來,白鯧和馬友魚產量便明顯銳減。
日落洞巴刹魚販陳先生(27歲)說,天氣陰晴不定除了造成漁產銳減,還導致市場人潮變少。
“下雨天大家減少出門,買菜買魚的人自然跟著變少。”
據他了解,此番漲潮,漁獲減少最多的是白鯧。
楊國明:刮風起浪 漁夫卻步關鍵因素
日落洞巴刹魚販楊國明(47歲)說,對漁夫們而言,出海捕魚遇上下雨並不可怕,風浪才是讓前者卻步關鍵。
“許多小船在這幾天都盡量不出海,避免遇上風浪,我的漁產因此減少大約3成。”
他說,除了魚類,一些小蝦也是有出現供應減少情況。


他說,一般上每個魚販都有屬於自己的供應商,加上每家魚販的拿貨地點也不盡相同,最終形成各家攤位售價,亦有些許差異。
他認為,在百物漲價之際,實惠的價格更能成為吸引顧客的首要因素。
“我是在太平和峇都茅拿貨,以前每星期會休息一天,現在隻要(魚類)供應充足,每天都會開檔。”


同屬日落洞巴刹魚販的林金富(56歲)也說,部分漁船不出海,使其所得漁產比平時少了5成,而該情況已維持超過一星期之久。
他的貨源多是來自小型漁船,所以受影響程度比較大。
他說,如今巴刹是在周末,以及靠近過年過節時,才有較多人潮。
報導:譚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