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長時間依靠摩哆工作的人,每逢雨季來臨或結束後,最讓人擔憂的莫過於路面上的坑洞問題。
這些隱形“陷阱”在不經意間,可能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還記得好幾年前,就曾經不慎撞上一個坑洞,結果摩哆翻覆,雖幸運僅蒙受皮外傷,但那次的經曆至今仍讓我心有餘悸。
每當雨季過後,常能看到公共工程局忙於修補受損的道路。
然而,這種修補措施雖能暫時解決問題,卻並非長久之計。這也反映另一個問題,我國道路建設質量有待提高。
無可否認,任何基礎設施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狀態,隨著時間推移和自然因素的影響,路面損壞在所難免。
然而,作為道路使用者尤其是摩哆騎士,我們有理由期望更高質量丶更耐用的道路係統,尤其是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
近期,雪蘭莪州政府耗資百萬令吉引進一台,號稱能在一天內修補多達80個坑洞的高效能道路修補機。
這一舉措無疑提升修補效率,但我們更加期待的是那些不易受損丶能夠長期使用的道路,而不僅僅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解決方案。
與其不斷修補路面,不如在最初建設時就使用更優質的材料和技術,從根本上減少路面的損壞風險。
畢竟,道路的耐用性和實用性,遠比高效修補更為重要。如果道路建設的初始質量足夠高,那麽即使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路面的損壞也將大大減少,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雨季過後忙於“補路”雖然是必要的措施,但優質道路建設,還是最為重要。畢竟,道路可以無數次修補,人命卻隻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