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30日訊)在國內經濟逐漸步入正軌之際,馬幣一掃近年來的疲弱姿態,成為區域內表現最好的貨幣之一。不過,商家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在貨物進口成本未下調情況下,不敢貿然降低商品售價。
簡單綠意素食咖啡廳店長陳信妤(36歲)說,其咖啡廳主打素食餐飲,為此不少食材需要進口,經營成本不低。
她說,在原材料采購成本未調低下,若此時需降低食物售價,對她而言是一大挑戰。

“如今一粒牛油果要價9令吉,還是和之前的進口價格一樣,沒有下跌。”
她昨日在接受《中國報》記者訪問時,這麼說。

她也說,近期內貿局或是檳島市政廳執法人員,都非常積極到各商店,檢查商家是否有違規行為,所以她相信民眾的消費權益,有受到妥當保障。
她認為,除了調整物價,政府亦應設法提高民眾消費能力,並招攬更多觀光客到國內消費,進一步拉高我國整體的消費能力。
水果店業者陳偉聖(30歲)說,雖然經濟有所增長,馬幣也不斷攀升,不過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小商家,並未從中受惠。

“馬幣是起了,可從泰國與中國等地進口的水果,成本卻上漲了,但我選擇自行吸納不漲價。要降低價格,真的不容易。”
他說,一粒從中國進口的蘋果,成本價是3令吉,其零售價為3令吉50仙。
他還說,自己位於檳島的店鋪,在2個月內就遭到相關執法單位進行3次搜查,讓他感歎生意經營艱辛。
他認為,政府除了嚴厲執法,也要努力把關民生經濟,好讓大家能切實感受到經濟成長的成果,而不是隻淪為政客們的宣傳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