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华人要什麽?
很多人会说,权益。
所谓的权益,指的是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而层面当然是涉及政权文教。
国阵执政时的马华民政,为何会在大选中兵败如山倒及被选民唾弃?
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绝大多数的选民已认定,这两个所谓的华基政党,无法捍卫华人在政经文教的权益。
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视当时敢怒敢言,勇於向不公不正事项呛声的行动党,是“保护华裔权益”的替代选择。
甚至是认为,只要行动党当了政府,华裔的权益,不必再每每争取,而是理所当然地拥有。
改朝换代又团结政府执政後,许多拥抱理想的人一度看到希望。
当年与华教人士站在一阵线的反对党领袖,不是成了政府的阁员,就是行政议员丶州议员。
当华社,尤其是华教人士认为发展会更好时,慢慢地,不利华教问题一个个出现了。
从承诺的承认独中文凭考试变成遥遥无期,从一视同人承诺到许多涉及敏感课题上不同力度的调查。
当华教人士开声针对华教课题开腔时,不是被劝告别炒作,就是被提醒要顾及族群的敏感。
当一个个再针对反对统一各源流马来文课程时,表态反对时,昔日会在华教课题上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的议员,也仅给予有限度的支持,如发文告
丶拉横幅,让反对声浪变得那麽苍白无力。
内部呢?有没有反对,纠正?如果拥有40席的行动党,也无法改变不利华教的教育政策,那说明什麽?
华人要求的,总不该只剩下可以穿短裤。如果连在国会拥有40席的行动党,也无法让华教发展更顺畅,也无法让华裔感动到权益更加好时,那麽,华人的出路在哪里?
有一种看法时,华裔要捍卫权益,就应该向友族般学习他们的团结精神。
但是华基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