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與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繼“廁所獎”後,又來了一個“大馬清潔日”,感覺大馬似乎有點肮髒,否則要清理廁所後,更要大掃除整個大馬,而且還因為“大馬清潔日”創下3項大馬紀錄大全。
倪可敏上個星期出席檳州的官方活動,預報了不少該部門的未來活動,其中包括了明年“大馬清潔日”的舉行地點,也透露要把“大馬清潔日”規模進一步擴大,放眼10萬人(包括學生)參與。
倪可敏在該活動上,也有點自豪說,2024年的“大馬清潔日”有創下3項大馬紀錄大全,分別是最多參與者,有5萬8000人、收集到最多垃圾,即4650噸垃圾,以及最長活動時間,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
如果隻以第一項和第三項來創下紀錄,而感到自豪是無可厚非,但是第二項收集到最多垃圾,連創紀錄都已經會令人臉紅,更甭說感到驕傲。可以收集到足以創紀錄的垃圾,這不在在表明了舉辦清潔日的活動地點很肮髒嗎?這樣的紀錄很好嗎?
也許倪部長舉辦清潔日的本意,是要提高民眾別亂丟垃圾的意識。然而如果用帶有鼓勵性質的創紀錄方式,它或許可以激勵到參與者積極的撿垃圾,可是對於警惕民眾不丟垃圾方面,會起多少程度的成效?
想起曾經有一次檳城某組織主辦清潔運動,該活動也是帶有競賽的意味,即以參與者收集的垃圾重量為勝利的指標。所以參加者看到路邊物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當作是垃圾帶走,於是有參加者就把輪胎店擺放在店外的輪胎也撿走,結果那組參加者就勝出了。
以上是真實上演的笑話,不過卻反映了舉辦清潔運動是不是有真正達到所要的效果?不要隻是因為辦而辦,每一年舉辦,每一年都創下所謂最多垃圾,然後真實世界中,人們依舊繼續亂丟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