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最紅的“網紅”,就是“女奧客”Adeline的妹妹Alice了。
若以字面意思來看,網紅就是在網絡上被網民關注而走紅的人,且不談論是正面或是負面,Alice小妹妹確實成功讓大家關注及到討論。
從一張親吻面團的照片開始,她就憑著一己之力,讓餐飲業者“人心惶惶”,深怕一不小心就被“網紅”帶紅。
而姐姐Adeline也在妹妹的熱度中插上一腳,開直播來為妹妹追討工資,甚至還揶揄店家是因為要蹭妹妹的熱度及流量,才會聘請妹妹。
在如今的網絡世界中,流量似乎就是一切,受到關注才會有流量,那有了流量之後呢?流量是否可以轉換為商業價值來獲取收益?流量是否能夠轉換成自己想要的?
或許會有人認為“流量為王”,因此才會做一些出格之事來獲得關注,但在一些時候,在短期內迅速獲得的流量,也隻是一場鬧劇,成為網民茶餘飯後談論的笑話,說說笑笑一段時間後就不再關注。
雖然熱衷於在網絡上談論各種趣聞,但其實網民並不傻,並不會隨波逐流,被一些,就比如Adeline及妹妹曾經嚐試直播帶貨,但網民卻不買賬。
在政治方面也是一樣,如今的人民代議士都善於利用社交媒體去宣傳自己,但在網絡宣傳的同時,在現實中也必須要有所服務(內容),才能獲得選民的認同及認可。
就算在社交媒體上說得天花亂墜,但若在選區內沒有服務,或許可以一時迷惑大家,但時間久了機會暴露出真實情況,畢竟選民不是傻的。
一瞬間的“流量為王”,只能被當成笑話看;反倒是“內容為王”,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