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斗母宫致力于打造全马首间,在木雕装饰方面以纯手工雕刻的新宫庙,而且全程是由经验丰富的中国师傅在施工现场,直接将一块块沉重坚实的木头,“操刀”雕刻制作装饰配件后,再组装到新宫上。
一块块坚实的木头,在师傅们精湛雕工下,化作栩栩如生的龙凤、神明、传统民间故事及道教文化象征,十分精致,雕刻现场也犹如集合十余名雕刻师傅的作品于一体(新宫) ,一旦新宫竣工亮相,必定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位于双溪南眉河畔、登比盖巷侧的大山脚斗母宫新宫庙,已100%完成水泥结构建筑工程,并于今年2月开始进入木雕雕刻装饰工程,由中国泉州古建筑寺庙雕刻师傅叶玉堂(51岁)率领10多名中国雕刻师傅,在施工工地雕刻木头,慢工出细活。
拍摄:罗健杰
在我国工作有30年的叶玉堂,今日接受中文报联访时说,这项工程最独特之处,就是该新宫的所有木雕都是现场雕刻,而且是100%纯手工,雕刻好后直接安装到新宫上。
他说,若以目前在中国的木雕制作,约有6、7成都能够通过机器雕刻制作。
“不过,若以手工雕刻,则就能在细节上做到比较细腻,及结构更为立体,这是手工雕刻的优势。”
他指出,现场共有10多名来自中国的雕刻师傅负责,他们平均年龄都有55岁以上,平均经验35年以上。”
他说,新宫庙顶的木雕装饰,包括有横梁、中梁、叉角及龙凤泥雕。
“整个木雕工程,采用的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木头,即茚茄木(Merbau,别名“菠萝格”),整个工程需要800吨的木材量。”
他指出,他们一行人今年2月到此开工,预计需要3年时间完成整个木雕雕刻工程。
呈献民间传统故事
叶玉堂说,木雕雕刻的图案,主要呈献了民间传统故事,比如有桃园结义、竹林七贤、李白醉酒、双龙七珠、八仙过海,还有吉祥物如麒麟、木鱼吐水、龙凤等。
“我们主要根据传承下来的道教文化,量身订造有关木雕,并呈献出地方上的道教传统文化。”
他提到,根据他为大马多间庙宇参与建造工程的经验,相信大山脚斗母宫是全马第一间,在施工工地就地雕刻木雕装饰的庙宇。
他说,雕刻师傅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
其他出席者,包括大山脚斗母宫理事会主席吴思纶、署理主席兼慈善基金主任郑槟周、前主席李炳合、委员翁清吉等人。
“椎卯结构”打造 没使用铁钉
除了庙顶装潢采用木雕雕刻,新宫前面的两座八角亭(南、北亭)、一对钟鼓楼,及一座天公拜亭,顶部也都是以木雕打造。
叶玉堂说,上述建筑物采用“椎卯结构”的方式建造,就像许多中国古庙建造技艺,完全没有使用铁钉,打造出来的庙宇会比较永久及有抗震的特性。
“除了木雕,我们也负责部分石雕的工程,单是石雕工程就耗资500万令吉,其中就采用了印度青草石、泉州石,坚实且色泽耐久。”
椎卯结构,是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这类结构方式是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另外,新宫建委会主席沈更生说,该庙整体建筑采用石与木制结构,除了水泥结构是由本地工人施工完成,随后的所有装饰工程都由中国师傅负责。
尚缺1300万令吉
沈更生说,大山脚斗母宫的新宫总建费耗资2700万令吉,目前尚缺1300万令吉,希望社会人士及广大善信能支持新宫建设,早日达成筹款目标。
“为帮助更快达成目标,我们将于11月17日,在大山脚赞化阁举办晚宴筹募500万令吉,届时筵开180席。”
他说,新宫庙施工进度,水泥结构已100%完成,剩下装饰工程,目前进度40%。
“整个新宫,是三宫六院的建筑设计,就像古代故宫,完工后显得古色古香,富丽堂皇。”
他说,一旦新宫落成对大众开放,将会成为大山脚的新地标,同时也有望列入槟城旅游手册作为旅游景点。
大山脚斗母宫于1976年在大山脚租地创立,1981年开始搬迁到美加哈伦路侧的现址至今。
唯一女雕刻师
大山脚斗母宫木雕装饰雕刻施工现场,周小英是团队中,唯一女雕刻师。
她受访时说,其丈夫也是团队一员,丈夫负责的是雕刻雏形部分,而她则是负责最后的修光和细化工作。
从事木雕行业超过30年的她,如今孩子已长大,她此次是跟随丈夫来到大山脚工作。
“为了保持木雕的独特之美,所有的雕刻品不会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只会刷上光油,以保持原木色,让整体呈现更自然的木雕工艺。”
报导/摄影:罗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