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打州務大臣拿督死裏莫哈末沙努西,於今年6月在吉打伊斯蘭義捐機構的協助下,帶領團隊在吉打州務大臣斯裏孟達倫官邸,種植砂拉越峇裏奧(Bario )山稻。
經過大約4個月的照料,如今山稻已長高至近2公尺高,預計本月底可收成。
沙努西這樣做,其用意是為了鼓勵吉打州民在自家範圍的空地上種植山稻,。
出發點雖然是好,但實際上行動卻是面臨了很現實的問題。
在如今的時代,誰家的後院還有那麼大片的空地可以進行種植,應該是隻有住在郊區,而且每一間屋子都相隔很遠的住宅,才有可能執行。
每次種植需要等待大約4個月才能收成,然而因為地方有限,因此民眾在收成了一批的山稻,可能僅花費了數天的時間,就把種植的山米吃完了。
因此更多時候,民眾還是需要向外購買白米以解決每日的餐食所需。
有種植經驗的人都了解,農作物會引來害蟲、細菌、病毒、鳥類等問題,需要時間去解決,因此這會增加上班族的負擔,對方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管理。
到最後,在種植期間所花費的金錢,是否會多過收成所得,或是不相上下,如此倒不如去花錢購買白米更好。
更甚的是,若種植山稻後,迎來了蛇蟲鼠蟻,它們也有機會進入家中,又為屋主增添愁人的事,稍一不慎或有生命危險。
但種植山稻不是壞事,因山稻不似水稻般種植在田地裏,它可以種植在平地,適合在缺水的山丘地帶種植,且不需育秧、插秧及人工灌溉。
這對吉打會面對旱季的州屬,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