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7日訊)公青團中委兼副財政魏家穎說,檳州農業需獲得進一步發展,以提升並發掘更多強勁的本地農產品,提升檳州農業的知名度,尤其是榴槤。
“檳州有著非常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因此檳州政府丶果農及技術人員之間,需有良好的交流,才能打響檳州農業的知名度。”
他昨日代表檳州農業技術與糧食安全及合作社發展委員會主席法米再諾,出席檳州果農公會舉辦的2024檳州農業展銷會時,這麼說。


他說,本屆展銷會是一個良好的平台,讓浮羅山背一帶的果農與技術人員交流,以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籌委會主席董文禮說,此次展銷會共有19家,來自全馬各地的農藥品生產商及包裝商技術人員參與,以進一步加強果農對各類有機農藥的了解。
檳州果農公會會長紀京華說,他是土生土長的第三代農夫,隨著時代變遷,開始學習現今的農業技術,並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種植技術。

“我常與工業界的朋友,包括工程師及教授交流,探討將工業技術應用到農業當,並在他們的建議下,學習了工業的基礎理論,再逐步改良自己的農業技術。”
他說,盡管經曆無數次失敗和調整,目前已經看到成效,證明了技術交流對於農業進步的重要性。
他希望,透過此次展銷會,能讓更多果農邁向數據化管理農產業,以提高檳州農業的知名度和質量,並維持檳州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會上,檳行政議員黃漢偉的代表陳靖婷及陳國桉,也移交3000令吉模型支票予檳州果農公會。

出席者包括,全國果農公會總會長拿督陳紹厚丶檳州果農公會永久名譽會長黃誌明丶副會長魏振榮,及檳州農業局代表林詰淞等人。
黃召仁:大馬農業需邁向年輕化
理科大學副教授黃召仁說,大馬農業需通過科技的協助,邁向精準的管理模式,即AI數據農業管理。
他以中國內蒙古為例,實現了通過AI技術管理農作物後,當地隻需6至10人管理接近半個檳島面積的農地。
他說,科技的介入能使大馬農業管理方面完成輕量化,並進一步提升大馬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醫生需通過特定儀器才能斷定病人的病情,同樣的,農業發展也需通過儀器確保果樹的健康,包括酸鹼值丶濕度丶溫度及電解質。”
他呼籲年輕人投身農業,這不僅可解決農夫逐年老齡化的現象,還能更準確地通過科技技術,提升農業管理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