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1日訊)中國駐檳總領事館副總領事丁巧指出,根據媒體報道,馬來西亞有超過2000種植物具有治療功效,具有很強的商業化潛力。
她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170多個成員國報告傳統醫學的使用情況,全世界有60%的人口依賴草藥。
“中醫藥學以宇宙天地基本規律和基本秩序為原則,將人納入自然宇宙的大框架中來研究和解決健康與疾病問題,為人類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她是昨晚在檳城中醫師公會慶祝成立35周年紀念、檳城中醫研究學院慶祝成立35周年紀念、檳城廈門大學校友會慶祝成立10周年紀念暨檳城中醫研究學院第18屆學員畢業典禮上,這麼說。
她指出,中國現代中醫藥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協調發展、相互補充,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服務大眾。

“中國2500百年前編寫的詩歌總集《詩經》記載130多種植物,《神農百草經》相傳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成書於東漢時期,記載藥物365種,絕大多數驗證可靠。”
她說,隨著中馬關係的深入發展,中醫藥學的交流互鑒,攜手應對衛生領域的挑戰,少不了中醫藥學界與醫界各位的參與和投入,中醫藥學在新時代的大發展必將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出席者有檳城中醫師公會顧問兼中醫研究學院院長拿督賴開檢、檳城中醫師公會主席林立賜、檳城廈門大學醫學院校友會主席賴斯宏、馬來西亞廈門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廈門大學醫學院中醫係主任陳少東。
檳中醫研究學院已培養逾500中醫師
賴開檢透露,檳城中醫研究學院至今,已經培養超過500位中醫師。

他說,學院從初期的幾位師生,發展到如今擁有豐富的課程體係,該院致力於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從隻是在學校借用課室,到擁有屬於自己的落腳之地,由1間會所到2間會所,到現在的3間會所,秉持著我院的宗旨,即“發揚中醫中藥,培育中醫人才”。
他也希望畢業生肩負起中醫傳承的使命,走向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希望能保持一顆醫者仁心,以人為本,不斷自修,精益求精,學好臨床技能,回饋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