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4日讯)为了信守与女儿的承诺,热爱木工的妈妈在疫情管制令期间答应女儿,在屋旁建造“织梦小屋”,耗逾9个月完成。
(视频:黄意婷)
这名妈妈是47岁的许宝玲,从事时装设计师的她,大学时期主修建筑系,毕业后的工作也是建筑师,即使转行时装界,对于木工手艺热爱不减。
她说,打造小屋的缘起是在2020管制令时,在家难得静下心,就为女儿开始制作一个小型娃娃屋,之后也告诉女儿:有一天建一座小屋给妳玩。
为了实践承诺,她于2023年10月起便筹备寻找材料,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24年7月左右相继完成外壳和室内装饰,让女儿有了个织梦天地。
“小屋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母亲和我一起挑拣木头和拔除铁钉,父亲则帮忙买五金材料和食物,木匠友人和装修行业友人周钰来协助。”
3月的天气酷热,她和母亲要顶着大太阳制作小屋,有时候突然大雨,工程就延后了。
“最多工的是,贴墙纸数量不够需要另外买,拔了铁钉的木头需要补洞,好天气时每天几乎从早上10时做到傍晚6、7时左右。”
“女儿的童年不能留白,虽然她现今是14岁的少女,但希望她开心,西方国家有很多家庭都有小木屋,这也启发了我。”
宝玲的母亲倪燕萍(60多岁)说,参与小屋制作也是陪伴孙女(卢诺雅)成长的一个过程,虽然过程中日晒雨淋,但非常值得。
“织梦小屋”的构造虽然简单,但互动性极高,除了放置小型娃娃屋,内部亦设有高架床铺,可以让孩子上下攀爬,还可以午休,楼梯设计镂空,里面装满各种毛线球,让热爱针织的卢诺雅珍藏各种线类。
以二手木筑屋身
目测约100平方公尺的“织梦小屋”,屋身结构讲求环保,使用的木材都是“二手木”。
许宝玲说,制作“织梦小屋”的木材是源于装修行业及木匠友人介绍,即寻找别人拆除甘榜屋或一些木制家具的木头,有的则在二手摊位购得。
“这些木头非常坚固,唯一的缺点就是要重新打磨和拔铁钉,这一点是我和母亲最耗时的工程。”
其父亲则负责前往五金店购买一些金属锁扣,“织梦小屋”的材质讲求轻盈为主,所有使用的建材越轻越好。
“很感谢阿来的建议,因为‘织梦小屋’的窗户也顾虑安全问题,他建议窗户使用透明亚克力板代替,它有玻璃的透光度,但比玻璃轻。”
女儿有了针织手工天地
随着“梦想小屋”建成,许宝玲酷爱针织手工的女儿卢诺雅,有了一个“织梦”环境。
14岁的卢诺雅在课后闲暇时,会进行针织,各种各样的娃娃、垫子都出自她的巧手,“织梦小屋”成为她玩乐的地方,也是一个安静的手工室。
许宝玲也同样在“织梦小屋”,放置一台缝纫机,随时在这里设计时装新作品,安静的空间让她可以更好的提起专注。
“这里是我们母女俩互相陪伴的空间,也是彼此的工作室,我除了会在小屋制作新时装,也会回到工作室看顾。”
询及未来小屋范围有何改造计划,她说,若空间及时间允许,未来可能在小屋外打造一个开放式厨房,或者弄一些园艺,届时亲朋好友来小住有个休闲空间。
测量失误 起初“钉歪”
在建造小屋过程中,由于一开始测量失误,导致其结构出现水平线(Leveling)歪斜的情况。
许宝玲笑言,除了面对天气变化和为“二手木”逐个拔钉子的挑战外,另一个挑战就是测量失误导致小屋被“钉歪”了。
“幸好获得装修工友人阿来(周钰来)帮忙,他拥有20多年的房屋装修经验,小屋才得以获救。”
装修业者周钰来(56岁)说,“织梦小屋”是他首次制作,由于此前小屋没有“调平”,因此出现歪斜,他帮忙调整。
“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有小小压力,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我曾经制作过小型家具,小屋是第一次尝试,我的儿子(周锦雄)也有一起帮忙。”
报导、摄影:黄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