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2日讯)浮罗山背圣心小学初初参加大型机器人大赛,便夺得名次,一鸣惊人,校长陈雪芬希望能以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及机器人领域作为该校未来发展方针。
陈校长自去年12月4日掌校至今,曾带领学生参加过2项赛事即,今年5月的2024年婆罗洲机器人国际锦标赛,及9月的NCR机器人比赛。
陈校长以往曾在协和小学,创立机器人学会并担任学会顾问,有过相关方面的经验,也深谙发展STEM的重要性,因而在掌校圣心小学后,便运用自身经验与知识,积极推动学生参与STEM及机器人活动,并以此作为该校发展方针。

陈雪芬校长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希望未来能够让更多学生接触并瞭解什么是机器人,扩大学生对机器人领域的认识。
她续言,STEM领域很广汎,该校目前虽然侧重培养学生有关机器人知识,但也会让学生专注相关必修课包括,设计与工艺、跨专业尝试水耕种植、烹饪等,让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她说,学校也会积极挖掘更多项目考量是否能够 融入STEM与机器人元素,让学生去参与尝试。


该校在婆罗洲机器人国际锦标赛成功夺得冠军,另该校2支参赛队伍在NCR机器人比赛中,也跨阶级挑战中学队伍,报名网球组别参加州赛并获得州赛冠、季军,同时也是唯一代表槟州出战全国赛的学校,获得第6名成绩。
人工智能是世界趋势
陈雪芬校长指出,现在人工智能(AI)、科技、大数据就是世界的趋势,也是教育局推动的方针,因而着重培养STEM领域学生,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具备符合世界趋势的能力及优势。
她说,未来社会的工作岗位或日常生活其实都讲求数据化,若是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就会被抛在社会发展趋势后头。
她也说,STEM主要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通过接触机器人、编程或其他课程,学生多参加这些活动或赛事,能够帮助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后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都能够应对。
她续言,该校有意通过增加学生参加科学展览的机会如,一年一度的槟城国际科学展,让他们接触其他人的作品、增广见闻并培养学生STEM意识。

冀热心人士助力学校发展
陈雪芬校长说,圣心小学不比市区小学,在培养计划上的资金、器具零件及教练方面并不很全面,这是该校想要继续推动发展必须考量的事项。
因此她希望热心人士能多贊助支持该校,帮助学校创造更好的学习机器人知识的环境及条件。
她说,其实一些热心家长也会合力捐款予该校,在学校派队外出参赛时提供一定的资助,虽然数额不大,但也体现出对该校的支持。
她说,该校在婆罗洲机器人国际锦标赛获得冠军时,曾获得过一套机器人配件,这也是该校目前仅有的一套机器人配件,但其实一套零件是不足够的,学校至少也需要有5至6套模型器件,才足够学生日常训练使用。
“我们在发展STEM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能获得更多善心人士的资金资助,帮助提升学校STEM设备、机器人模型配件等。”

有意成立机器人学会
圣心小学目前只有一个STEM学会、创客空间、一台3D打印机及基础网络设备,目前学生都在使用这些设备学习训练。
陈雪芬校长说,该校虽重在发展机器人领域学生,但其实并无机器人学会,所有被派去参赛的学生都是从STEM学会筛选出来。
她也说,学生在STEM学会中,一般会学习有关编程及电脑知识,学校也希望能让学生多参赛及相关活动积攒经验。
“此外,我们也在计划成立机器人学会,以此扩大学校STEM设备,并促进培养校内在STEM及机器人领域中有天赋的新苗子。”
她希望,培养方针能从低年组学生着手,让他们儘早接触并熟悉相关知识,帮助增加个人生活经验、为未来参赛做准备,同时也贯彻学校培养方针。
机器人训练公司支持 提供指导
陈雪芬校长说,该校与一家科技教育训练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与教学。
她说,目前STEM学会学生,多通过自学及训练公司教练的指导学习,学校老师也会监督学生组装操作机器人模型。

她也说,该公司只有在备赛前几天会派1位教练到校,对学生进行“魔鬼式训练”。
“但真正到赛场上时,还需要学生自行检查编程是否正确,哪里需要再做调整之类的。”
她指出,该校参赛队伍一般会有近3周的备赛期,尤其是参赛的学生们在训练、备赛及日常课业之间会比较辛苦,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平衡两者。

“有时,学生也会在课堂之后留校1小时半至2小时的时间来训练。”

操作机器人 需掌握大量知识技能
陈雪芬校长指出,该校共有约120名学生,其中10几名学生是STEM学会成员,曾代表学校外出参赛者则有6名。
她说,该校多是从以往参加过槟城科学展或相关方面活动,及积纍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学生中,筛选出感兴趣或在具有天赋的学生来培养。
“学生除了需要自行完成机器人组装外,还需通过编程输入指令让机器人完成某项任务,这中间学生所要具备的知识及技能是较複杂的。”

她也说,自从该校派队参加国际赛夺魁后,便萌生设计学校吉祥物的想法,希望通过设计口号及吉祥物的方式,加深全校师生凝聚力,同时提升发展机器人领域的信心。
“吉祥物是以一男一女机器人为灵感设计,学校的口号也是走出浮罗、跨越槟州、冲向全国,希望能提升学校气势,并让大家知道我们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报导:陈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