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日讯)马来西亚公认会计师公会会长陈延玮认为,小贩及传统杂货店等在内的零售业者,在实施电子发票(e-invoice)方面,可能面对2大挑战,即需要自己做账,及确保相关系统使用过程中,能时刻处在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里。
他说,如果每次交易就要将数据输入系统,那拥有稳定的网络设备就显得很重要,在部分乡镇或偏远地区,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他接受《中国报》记者电访,针对今年7月1日,年销售额超过15万令吉但少于2500万令吉的其他企业,将实施电子发票一事,这么说。

他举例,有些商贩由于没有做账的习惯,就是单纯的进货出货跟做买卖,长期下来都是如此,一时要让他们改变,并非易事。
“有些商贩是三天两头就得大量进货,一拿到钱就去买货了,或是佳节期间聘请临时员工,左手进右手出,现金流动大,难以追踪。”
他说,若要配备相关系统,贩商首先需确保所属环境已备有无线网络 ,接着让相关企业安装有关系统,过程中一般会附上平板等硬件设备,外加人员提供基础的使用教学培训。
我国自2024年8月起,开始分阶段实施电子发票系统,首阶段针对营业额达1亿令吉及以上公司,次阶段落实于本月1日,其营业额为2500万令吉及以上公司。
紧接在今年7月,向第3阶段即营业额超过15万令吉商家,开展相关措施。
很多贩商跨过年收15万门槛
陈延玮说,或许是疏于做账,加上部分小贩认为自己属小本生意,因此对电子发票系统未报以高度重视,殊不知年收15万令吉营业额,是个蛮容易就达标的门槛,所涉及的商家层面甚广。
他于上个月15日,在槟州大会堂举行税务讲座分享时指出,如一位小贩中心摊主,售卖1碗面价格为6令吉,1天卖出100碗的话,将取得600令吉销售额,若是他1星期工作5天,那1年就有260天是工作日。
他接着说,拿每日销售额600令吉,乘于260,等于15万6000令吉,即超过了15万令吉的门槛,需使用电子发票。
建议从每笔交易上传 改至1日1次
陈延玮建议,营业额达致15万令吉或以上的微型企业商家,每日只需上传一次,当天销售总额及明细至电子发票系统即可,此举可相对减轻商家负担。
他说,待多数企业适应相关操作后,政府再要求商家改成每笔交易皆需上传,又或是可采纳商界提议,把相关门槛提高至50万令吉,每过数年再逐步降低门槛数额。
他强调,电子发票系统势在必行,纵然有不少业者期望,政府会在最后一刻“U转”上述措施。
据他了解,目前有来自私人界的企业,正积极开发相关应用程序,若是事成,相信或将为许多微小型企业带来便利性,有助减轻业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