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7日訊)升旗山“蛇王”阿裏說,人類怕蛇,但其實蛇也害怕人類,它們並非富於攻擊性的動物,一般發起攻擊也是出於自我保護。
他說,若是蛇是攻擊性動物,常會主動攻擊他人,那升旗山就常常會發生蛇無故咬人的悲劇事件了。
阿裏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解釋,蛇類直立上身說明它正在處於攻擊狀態,但它們一般不輕易攻擊他人,很多時候是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而非有意主動發起攻擊。

他形容,蛇很容易察覺到它所在的地方,是否有人或有動物經過或出現的跡象,就算10米開外當有人或動物經過而發出震動時,它們就會感受到並自主遠離人和動物出現的地方。
“別說人害怕蛇,蛇也害怕人,一般它們感受到有人或動物經過時,會自己遠離該地,所以當人們在野外遇到蛇時,首先不要試圖挑釁或打擾,以致它們感受到生命受威脅,爾後再緩慢遠離該地,多數時候都能安全離開。”
他舉例,響尾蛇則會在感受到人或動物經過的時候,會事先發出聲響警示對方危險不要靠近,以免遭受攻擊,但大馬沒有響尾蛇。

他指出,大馬比較常見的蛇類有蟒蛇和眼鏡蛇,一般上蟒蛇無毒,眼鏡蛇則有毒,眼鏡蛇則常在稻田出沒。
他說,在大馬若是被蛇咬到,無論有毒與否都需要及時就醫,其他國家可能有專門的藥物,但是在大馬需要直接就醫。
被眼睛王蛇咬傷10分鍾可致死
阿裏指出,不同品種的蛇咬人造成的影響都不一樣,比如一個人被一般的眼鏡蛇咬到還能支撐2小時,但若是被眼鏡王蛇咬傷則10分鍾就能致死。
他說,蛇類可分毒蛇和無毒蛇,一般毒蛇在要攻擊人的時候會直立上身做攻擊狀,而無毒蛇則不太會主動攻擊人類,此外毒蛇的頭型多是三角形的,無毒蛇則是圓形的,這是兩者之間比較明顯的區別。
他也說,不同種類的蛇也都分別有不同的居住環境比如,黃環林蛇喜歡住在樹上、眼鏡蛇則喜呆在陸地。
他續言,有些人會對蛇類有天然的恐懼症,有些人可能不是害怕而是需要勇氣去接觸蛇,而有些人則能夠自如地去觸碰或者“玩”蛇,這都取決於個人對蛇的本能反應,似乎沒什麼具體能夠降低恐懼感的方法。

蛇和人類宗教文化有悠久聯係
阿裏說,雖然很多人都害怕蛇類,但其實蛇是一種在人和社區的宗教文化中,具有悠久且緊密聯係的動物,不同種族宗教的傳說中都曾塑造過有關蛇的形象。
“例如,蛇是華人十二生肖的動物之一,在中國曆史神話傳說中也流傳著各種與蛇相關的故事和形象;在印度神話中也有掌管水源、河流與大海的蛇神;在伊斯蘭與基督教有關亞當與夏娃的經典神話中,蛇被塑造成一種邪惡負面的形象,神話中夏娃也是受到蛇的引誘摘下並食用蘋果。”
他相信,蛇是有靈性和力量的動物,因此他們以“玩”蛇為工作的人,更會尊重並保護它們,他也呼籲民眾在遇到蛇的時候不要粗暴地對待它們,以免增加惡業。
另他說, 蛇的形象是好是壞其實都見仁見智,對部分人而言,如果今天見到蛇了會被認為是一種幸運,有些人則會認為是倒黴,所以有人會祭拜蛇,而有人又很怕蛇。

20歲因興趣開始“玩”蛇
阿裏從20歲起就開始“玩”蛇,至今已經40年時間,他在升旗山以提供寵物蛇與遊客拍照服務的工作,也已有約20年時間了。
詢及對蛇類情有獨鍾的原因,他說,很多人都喜歡動物,他也一樣,隻不過他喜歡蛇,和旁人比較不一樣。
“我們有4條蛇、3隻鬣蜥及3隻鸚鵡,可供前來升旗山遊玩的遊客拍照。”

他指出,一些來升旗山遊玩且喜歡獵奇或勇於嚐試的遊客,都會願意與蛇拍照,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遊客光顧,而今年又是蛇年,應該會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拍照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