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槟岛

浮罗山背

暹罗村

槟州暹罗人协会

文勒

文 文 文

今日北马头条 | 眼前只剩下碎片 逼迁拆屋让路发展 暹罗村民何去何从

(槟城12日讯)在车水马龙的车水路,浮罗池滑警局与曼谷巷之间的一条小巷,近180年来存在的,难以抵挡发展洪流,如今大部分该村的暹罗居民房子已被拆除,仅剩下2个单位,以及近10个业者经营的商店。

位于浮罗池滑的,是在1845年英国殖民地时代,获得英女皇维多利亚免费赠地,供当时的暹罗人及缅甸人居住,以协助看管寺庙,意味着该村落已经有170年历史。

暹罗村居民住家,大部分已拆除。
车水路门牌248B,是文勒的住家,也是槟州暹罗人协会的会所。
文勒住家的周遭,是暹罗村其他居民住家拆除后,留下的一些废弃建筑结构,下雨时就出现积水。

早期该区住着泰国人及缅甸人,但是如今只剩泰国人,而缅甸人多年前已绝迹在该区。

根据2016年的媒体报导,当时共有14户家庭及10名业者,分别是一间复印店、一间印度煎饼店、一间理发店、两间花店、两间报纸代理及3间摩哆维修店。

目前仅存的暹罗人住家单位,分别是车水路门牌248B及缅甸巷门牌3号。

从车水路旁的小巷踏入,只见房屋拆除后的一片片碎片,雨后更是一片积水,让人不胜唏嘘。

当地居民在2014年4月接获律师信,要求居民在1个月内迁出该地,居民才惊觉家园已被变卖。事后,居民数次将案件带上法庭,希望保住家园,不过皆败诉。

最后一宗法庭案中,联邦法院在2023年12月7日,恢复槟城高庭的一项裁决,撤销前任总检察长给予两名起诉人,对槟城缅甸社区信托财产,进行诉讼的同意,意味着居民已再次败诉。

根据2016年的报导,发展商曾向槟岛市政厅提出申请,将在原地兴建一座5层楼高的廉价酒店,共有97间房及3个店铺单位,占地2681平方尺。目前,未知该发展计划进展。

文勒的父亲万迪(右起)及母亲。

想为暹罗人协会找新家

位于车水路248B门牌的房屋,是槟城暹罗人协会主席(Boon Leua)的家,过去几年也曾暂时充作该协会的会所,如今,发展巨轮到来,他希望帮该会,另找一个家。

现年66岁的,是住在这个村庄的第三代人。

其已故父亲万迪,也被称为Noo Wan,是传统暹罗歌舞表演默诺拉(Menora)表演者。在2007年,槟城古迹信托会曾颁发“槟州活古迹奖”给万迪。

2020年度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奖中,万迪被授予乔治市瑰宝奖(知识贡献与传承瑰宝奖)。

不过,万迪在2022年1月颁奖典礼举行前几个月,于2021年10月28日去世,享年98岁。

万迪在2007年,获槟城古迹信托会曾颁发“槟州活古迹奖”。

同一年,槟城暹罗人协会,被授予乔治市世遗机构承先启后奖组别的银奖。

万迪在1976年创办该会,过去40多年曾借用暹罗庙的地址作为该会书信地址,万迪去世后,其老家就作为会所。

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去年1月,居民、地主和浮罗池滑州议员胡智胜在会面时,后者曾叫居民写下本身的诉求。

说,他的心愿是,希望继续住在老家;若发展商决定要拆除,就希望能将老家拆除后,能在该地段的某处重建设展览馆,或提供一处作为暹罗人协会会所。

他在去年4月致函槟州首长曹观友,提出上述诉求,不过,首长办公室在7月回复,指由于车水路248B门牌的单位,并未被列为槟州古迹建筑物,因此州政府无法保住有关建筑物。

去年4月,他也致函槟州古迹专员署,要求将其住家列为州古迹,不过对方在5月回复,指已讨论此事,并会带上槟州古迹理事会讨论。

1958年,34岁的万迪(后排左2),与一众舞者及音乐家,在泰国驻槟总领事馆参与“Tarian Timor”表演。
2020年度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奖中,万迪被授予乔治市瑰宝奖;槟城暹罗人协会则获得承先启后奖组别的银奖。
万迪获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授予2020年乔治市瑰宝奖。

申请租借会所被拒

希望能为找一个家,将暹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他去年曾致函槟州秘书署,希望能租借爱心大厦的一个单位,作为该会会所。

不过,槟州秘书署去年9月回复,指在开会后,拒绝该会在爱心大厦租借会所的申请,指槟州福利局本身,需要更多空间,作为更多的办公空间。

另一方面,浮罗池滑区州议员胡智胜说,他目前也正为槟城暹罗人协会寻找会所,之前他曾致函爱心大厦申请,但无空置单位,因此接下来仍继续寻找,其他可申请租用的地点。

说,他将再设法约见曹观友,希望曹观友给予该会协助。

他说,其父亲生前,也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其住家能保存为槟城暹罗家庭的古迹,让暹罗人后代都能知道,暹罗人在槟城的生活方式及历史。

文勒希望能为槟州暹罗人协会找一个家,将暹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万迪与长女努萍多年前的合照,努萍现为77岁。

胡智胜:土地不属州政府

浮罗池滑区州议员胡智胜说,课题,是私人对私人的案件,州政府并未涉入,因为这并非州土地。

他说,经过10年的法庭程序,联邦法院对土地所有权问题做出裁决,因此,如有进一步的法律行动,将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争议。

他说,从2023年尾开始,一些收到拆迁通知的居民,已向其服务中心寻求帮助。之后,他在去年1月为居民和地主召开一次会议,来自的15名代表及升旗山国会议员瑟丽娜也在场。

“我也协商将原定的拆迁日期,从2023年的12月30日延长到去年3月初,让相关居民争取到更多时间搬迁。”

胡智胜说,他也联系州政府的房屋行政议员及房屋委员会,帮助那些收到拆迁通知的居民,优先申请州政府的可负担房屋,因为这是一个特别与紧急的案件。

文勒(右)希望将父亲万迪创办的槟州暹罗人协会,继续好好传承下去。
文勒拍打的长鼓,是暹罗人协会表演中常用的乐器,他希望能将暹罗文化继续发扬及传承。

祖父100年前來到槟城

的祖父占迪出生于1871年,他在约100年前,离开泰南宋卡府,来到吉打亚罗士打。不久后,他又来到槟城,根据最早记录,1910年,他已有在槟城居住的相关身分证件。

的父亲万迪在1924年出生时,一家人住在广东民路,不过没多久就搬进,一直住到他去世为止。

万迪曾将默诺拉舞蹈传授予的哥哥,对方在10多年前去世,如今默诺拉舞蹈是由居住在威省的嫂嫂及家人传承。

18岁的万迪(左起)与父亲占迪,在1942年的合照。

说,要跳默诺拉舞蹈是非常讲究的,必须要先虔诚祭拜并经过一系列程序后,才可以穿上舞服及跳舞,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跳。

默诺拉在泰国流传约2000年,是一种结合戏剧、舞蹈、音乐的演出形式,经由泰南传入北马一带。吉兰丹传统舞蹈Mak Yong深受默诺拉影响。

默诺拉Menora,也叫Manora、Nora、Nohra,源自Manohara,是泰国著名半人半鸟神话Kinnari的女主角名字。 Kinnari(马来文kenari)即金丝雀,默诺拉模仿小鸟的舞姿由来于此。舞者十指戴上尖长金属指套象征鸟爪,舞装后面翘起的是鸟翼。表演除了舞者与乐队,也有戴着面具、动作滑稽的谐角串场,谐角面具分红、青、白三种颜色。

2002年,万迪在位于缅甸巷的槟城卧佛寺进行最后一次默诺拉表演,作为对神祇的致敬。
默诺拉舞者佩戴的皇冠。
默诺拉舞者佩戴的皇冠。
文勒(左)与儿子詹拉特(中)及其他年轻暹罗人,一同演奏长鼓。

希望下一代传承暹罗传统文化

希望下一代能了解暹罗传统文化,不让文化消失。

家族在大马的第4代,即他唯一的儿子詹拉特(25岁),在理大附近的甘密山一带开设工作室“Anurak Studio”,推广泰国传统武术与艺术的工作室。

除了泰拳,工作室也进行其他文化表演的训练如古式泰拳(Muay Boran)、泰国双刀(Krabi Krabong)、孔舞剧(Khon)、泰国传统皮影戏(Nang Yai),以及泰国宫扬鼓或长鼓(Klong Yao)。

说,该协会参加在槟城举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每年参与乔治市入遗日庆典,以及疫情期间也参与慈善活动。

他说,在大马的暹罗人,在传承暹罗文化之余,尊崇马来西亚的国家原则,扮演大马国民的角色。

在发展洪流下,文勒是否能保住他的家?

是浮罗池滑特色

槟州古迹信托会主席梁超明说,是浮罗池滑的特色之一,应该将仅存的房子保存下来。

他说,的房子,也与在槟城生活的暹罗人及其文化息息相关,理应保留此群体的文化,甚至也可利用此特色,促进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

“希望新的发展计划中,能设法保住的房子,让暹罗人文化有其立足之地,否则,让这古老的就这么消失,很可惜。”

槟州暹罗人协会每年都参与乔治市入遗庆典,文勒展示参与证书。

报导:刘可欣
摄影:杨瑞荣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浮罗山背

暹罗村

槟州暹罗人协会

文勒

相关文章

槟岛市政厅会议| 计划公巴巴刹设迷你UTC 槟岛市长:只待中央点头

水供如常 暂不受影响 巴刹食肆 照样开业

魏子森:持续提升浮罗山背 医疗与基础设施

今日北马头条 | Sararaksh家族传到第5代 暹罗村老屋 随时拆

1日2宗轿车起火 第2宗在浮罗山背

涉案金额750 分析师当“钱骡”被控上庭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