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28日訊)首相拿督斯裏安華提醒,必須加速推動“2年5季播種稻米種植計劃”的第一階段,以提高稻米生產量。
他也敦促農業及糧食安全部和旗下單位,尤其是慕達農業發展機構(MADA)要與州政府在各方面加緊配合,促成上述舉措。
他指出,中央政府已承諾耗資53億令吉來提升該機構的稻米生產量,其中該計劃的首階段涉及10億令吉並耗時10年,涵蓋的工程包括修復和提升柏魯水壩的零件來改善灌溉效率、在稻田區域內新增三級灌溉區塊。

“柏魯水壩的零件年齡近60年且失修,這不利於推行該計劃,因此政府會向荷蘭取經,修復和提升這座水壩以改善防洪和灌溉問題,否則將無法提升稻米生產量。
安華昨日在尤侖推介“2年5季播種稻米種植計劃”第一階段時,這麽說;出席者包括吉打州務大臣拿督斯裏莫哈末沙努西和慕達農業發展機構主席拿督依斯邁沙烈。
他說,不是所有稻種適合在所有田地播種,如雪州適耕莊的稻種不適合在吉打土壤播種,因此促請農糧部研究合適的稻種,以提升吉打的稻米產量。
沙努西:吉率先推行
吉打成為全國首個率先推行“2年5季稻米種植”計劃的州屬,以便能在2年內全面實施。
吉打州務大臣拿督斯裏莫哈末沙努西形容,該項目是一項積極的發展,尤其是首相今日親臨項目地點,象征著中央政府對該計劃的重視。
“我希望中央政府能加快仁嶺運河轉播站(Jeniang Transfer)項目的推進,因為我們預計從今年到 2035 年,將面臨因氣候變化而導致的嚴重水供問題。”
沙努西是在亞依淡甘榜比達4出席‘2年5季稻米種植“計劃相關基礎設施發展項目推介禮時,發表上述談話。
沙努西指出,該計劃的實施不僅滿足國內糧食需求,更能緩解農民的生產成本壓力。

然而,他也強調,在落實計劃的同時,仍有一些亟需關注的問題,以確保政府的相關政策能夠全面達成目標。
他說,其中一個長期困擾農民的問題便是土壤下陷(tanah jerlus),這導致農民蒙受嚴重損失。
此外,他也對土著米較因各種不利因素而被迫關閉的問題表示關注,並敦促相關部門采取緊急應對措施。
“我不是要教導相關單位如何工作,但當同樣的投訴屢次傳來,我們就要求部長關注,確保提供給農民的稻米種子的品質是有保障,而不是隨意供應,影響水稻收成。
沙努西相信,該計劃將為我國農業領域帶來重大改變,而今日的第一步也將為未來的稻米種植和國家糧食生產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