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吉玻
人氣瀏覽
Icon

吉打十字港華聯公會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

四叉港望鄉路

村誌

文 文 文

記載曆史風土人情 《四叉港望鄉路》出版

(亞羅士打15日訊)一本記載著吉打十字港人文曆史,風土人情的書籍《》在經過多年的收集資料文獻及撰寫後,終於正式出版。

這本書是由出資,出版。這也是該協會所出版的第2本華人新村《》。

》由戴淑娟所撰寫。她於昨晚在該書的新書推介禮上,分享刊物感想時說,全書分十二輯,涵蓋曆史、人文、各種當時的民間習俗和生活、有功於建設十字港的幾位偉大老前輩、十字港的宗教信仰、國家曆史發生變故和受波及的十字港華人等。

她說,自十字港開埠以來,每位前輩都憑雙手、雙腳和堅韌拚搏,唯有深植心中的同鄉情誼與中華文化情懷,在異國他鄉,他們相互扶持,將這份情感化為力量。

《四叉港望鄉路》為非賣品。

她指出,正因對故鄉的深情,他們與大馬、新加坡華人為中國抗戰彙去逾54億捐款,十字港南來華人正是忠誠守護故鄉的一部分,而書名《望鄉路》,便是這份深切眷戀的象征。

她說,2022年,他為瓜拉吉底撰寫了全馬首本華人新村,並贈送了一本給董事長,2023年4月28日,羅填水聯係她,希望她能為十字港重組村撰寫

“想到探索曆史的艱辛,我一度拒絕。但心裏始終感到虧欠,畢竟十字港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

她說,最終在大弟的一句話鼓勵下,決定接下這個重任。

許錦秋(左3)為《四叉港望鄉路》主持推介禮,左起為黃來興、陳誌雄、謝鬆光、王來福、羅填水、戴舒娟、梁漢發、羅秋雁及張廷輝。

推介禮上,大會也贈送感謝狀給大會主賓拿督許錦秋、戴舒娟、封面設計及繪畫畫家戴連豐以及協助收集資料的新聞工作者胡誌明。

羅填水:每個地方 都有不同的文化曆史

主席羅填水致詞時指出,每個地方和村鎮,都有著不同色彩的文化和曆史,而隨著時代變遷編寫地方曆史對於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地方精神、促進地方發展、加強社區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我們應該重視和支持地方曆史的編寫工作,共同傳承和發揚地方曆史文化。”

他說,在2019年秋季,理事會提出收集十字港曆史資料的計劃,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計劃擱置,一直到2023年計劃重啟。

羅填水(左3)頒發感謝狀給戴連豐(左起)、許錦秋、戴舒娟及胡誌明。

他說,《》特刊為非賣品,因數量有限,無法贈送給社區內的每一位鄉親,如有意珍藏者,歡迎樂捐至少50令吉以協助減輕印刷費用,該會將贈送一本特刊。

有意訂購者,請聯係以下人士,戴舒娟017-4876939、羅填水017-4795915或黃來興019-4418459

陳誌雄:歡迎各地新村聯繫 助出版具曆史價值刊物

總會長陳誌雄歡迎,全國各地新村來聯繫該會,該會願意協助他們出版村內記載曆史價值的刊物。

他說,該會將安排作家到有關的村去收集資料再編撰書,接著由文協跟出版局申請出版的執照。

《四叉港望鄉路》進行新書推介禮,前排左起為戴連豐、黃來興、胡誌明、王來福、許錦秋、戴舒娟、羅填水、謝鬆光、梁漢發及林耀光。

十字港華聯公會永久顧問拿督許錦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因此大馬華人需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曆史文化。

他很遺憾,在大馬沒有一個能夠了解我國華裔曆史文化的部長,因此希望華裔要積極關心文化曆史的演變,不讓在建國過程以及國家發展佔據非常重要的角色的大馬華裔遭到抹殺。

出席者有,十字港華聯公會會務顧問王來福、副主席謝鬆光、梁漢發、總務黃來興、財政林耀光、榮譽顧問羅秋雁、副總會長張廷輝。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吉打十字港華聯公會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

四叉港望鄉路

村誌

相關文章

《十字港曆史特刊》 最遲將在3月面世

羅填水:十字港曆史刊物 料年底出版

許錦秋:十字港2華小設備完善 家長勿浪費資源讓子女報讀

吉十字港華聯公會捐5000 給拉曼大學醫院

檳吉路及伍百廊雅美墓園 25日開放掃墓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