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8日訊)檳城消費人協會與第三世界網絡(TWN)揭露,在今年2月27日衛生部長與國內貿易及生活成本部高層官員,進行的公共諮詢會議上,一群全科醫生(GP)表現粗魯且傲慢,不僅謾罵、甚至大聲斥責正解釋展示藥物價格政策的內貿局官員。
兩個組織聲稱,這群全科醫生更在會場上宣稱,他們不是蔬菜、水果或食品銷售商,暗示他們不應受到相同的消費者保護規則約束。
“一名全科醫生甚至毫無顧顧忌地,搶走了檳消協代表的麥克風,堅稱自己是一名全科醫生,有權插隊參與抗議。”
檳消協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與第三世界網絡執行董事徐玉玲,今日聯名發文告,揭露此事。

文告說,將於5月1日實施展示藥物價格政策並不代表價格控制,私營業者仍可自由定價,而政策賦予消費者和病患者獲取價格信息及進行價格比較的權利。
“價格透明度,是促進健康和公平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我們希望提醒全科醫生,尤其是在公共諮詢會議上表現過於激烈的醫生,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同樣受到藥品價格不透明和高昂藥價的影響。”
“我們對一些全科醫生的立場深感遺憾,盡管標價最高的私立醫院已公開支持並願意遵守新的展示價格政策,但這些醫生在馬來西亞醫療協會(MMA)和馬來西亞私人醫生協會聯合會(FPMPAM)的支持下,仍然強烈反對這項旨在維護公眾利益和促進市場競爭的政策。”
醫生要求診費調至50至150令吉
檳消協與第三世界網絡指出,雖然衛生部長及其高級官員已公開承諾,正努力修改《私人醫療設施與服務法案》附表7中的診費範圍,但全科醫生仍提出異議。
“大馬醫療協會依然要求未來診費收取50至150令吉的費用,這表明他們與希望獲得合理醫療服務的廣大民眾,存在脫節。”
兩個組織強調,展示藥物價格政策 ,是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馬來西亞醫療協會(MMA)在2023年不應與跨國製藥公司合作,支持對原有藥品價格機製進行‘成本效益評估’研究。其意圖顯而易見,正是要推翻這項將惠及大多數人民的政策。”
兩個組織說,如今人們仍為不得不支付高昂而不合理的藥價而苦苦掙紮,而不斷阻撓政府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確保醫療保健可負擔的行為,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檳消協與第三世界網絡指出,衛生部藥品服務部門一直監測市場上的藥品價格,至今已發布了三份藥品價格監測調查報告(2017年、2020年、2022年),這些報告明確指私營市場上的藥品加價,是導致醫療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根據2022年的數據顯示,在私立醫院的住院設定中,原研藥和仿製藥的加價中位數,分別達到了采購價的2.2倍和3.7倍(這些數據僅為中位數,並非最高值)。同時,私立診所的藥品售價也明顯偏高,幾乎是社區藥房相應加價的兩倍。”
“在醫療費用持續上漲的背景下,藥品加價的幅度尤為令人關注。尤其是當病人或消費者對價格差異毫無所知時,他們在收到最終賬單時往往會支付更多的費用。”
兩個組織指出,根據2023年國家衛生賬目,私人醫療支出的約30%實際上用於醫藥產品,這一比例相當可觀。

讚政府展現政策決心和政治意願
檳消協與第三世界網絡對政府在5月1日,實施期待已久的展示藥物政策決心和政治意願表示讚賞,並形容邁向藥品價格透明化的一小步,也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重要舉措。
“這也是政府與私營醫療行業中的既得利益者之間,上演一場艱難的拉鋸戰。 ”
兩個組織說,目前的政策已是對原有政策的多次退縮和淡化的結果。最初的政策是建立藥品價格機製(Medicines Price Mechanism),該機製可追溯至2018年,旨在控制藥品的高額加價,並要求批發商申報藥品價格。
“目前的藥品定價體係依然完全不受監管,缺乏透明度。政府的政策建議遵循了馬來西亞競爭委員會在2017年對醫藥行業市場的審查建議。”
“我們呼籲私營業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歸根結底,我們每人都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