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5日訊)“他是一個好首相,他說過會照顧甲拋峇底人民,他做到了。”
前首相敦阿都拉(伯拉)昨日傍晚7時10分,在國家心髒中心與世長辭,享年86歲,舉國上下同哀,特別是在他的故鄉—威北甲拋峇底,這裏的民眾接獲噩耗後,無不悲痛萬分,紛紛稱讚他生前的功績和高尚的品格。



《中國報》今早前往“伯拉”的故鄉走訪當地居民,其中一名印裔民眾西華拉祖(60歲,退休人士)特地前來“伯拉”和故居緬懷,一提及“伯拉”,幾度落淚。
“’伯拉’為人不極端,是一個很和善的人,非常照顧甲拋峇底的印裔群體,我們找他幫忙,他一定幫忙,他為甲拋峇底付出太多、太多了……”
他昨晚在興都廟拜拜時,得知“伯拉”離世,那一刻,他的心情非常難過。

“伯拉”在民眾卡裏(69歲,退休人士)的印象中,是一個溫和、親民的首相,他每個月會回鄉看看選民,並會在開齋節時開放門戶宴請人民。

另一民眾哈米迪(53歲,保安)說,“伯拉”不分任何種族、宗教背景,一視同仁幫助人民,對方在位期間曾說過會照顧人民,確實做到了。

馬華甲拋峇底區會前執行秘書何誌財(76歲)說,每次“伯拉”回來時,他們都會去找對方,“伯拉”沒架子,讓人容易親近。
何誌財的妻子龍月娥(73歲)說,他們在這裏開設雜貨店50年,親切的“伯拉”曾到來走訪,非常好人。
“甲拋峇底是因為’伯拉’而發展起來,以前他做正副首相時經常回來,使到這裏會比較熱鬧一點。”

馬來小販莫哈末納吉(46歲)指出,其住家與“伯拉”的老家毗鄰,因此其父親與“伯拉”相識已久,而他從小就會經常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他讚揚“伯拉”為甲拋峇底做出巨大的貢獻,帶動地方上的繁榮發展。
民眾讚聆聽民意 改善地方水患
雜貨店店主何誌財(76歲)指出,身為甲拋峇底人,他對這裏曾經誕生過首相,並帶動當地的發展為榮。
他形容“伯拉”是一個好好先生,以前開始發展威北柏淡時,導致甲拋峇底發生水災,“伯拉”在聆聽各造建議後,推動水泵的建設,讓甲拋峇底從此遠離水患。


莊南隆、林廷光、陳順利、邱福山、張興發說,早年的甲拋峇底街場經常逢雨必災,“伯拉”聆聽人民的聲音,推動治水計劃,包括打造數條溝渠,解決當地水患問題。
甲拋峇底 小甘榜變小布城
早在90年代末,“伯拉”任副揆期間,致力推動甲拋峇底的發展,先後規劃行政區,即威北縣署、威北警察總部、審計局、聯邦政府大廈(Wisma Persekutuan)、體育中心、千禧禮堂、政府醫院、教育機構等。
2003年10月,接棒成為第5任首相後,威北甲拋峇底便搭上發展列車,該區獲得爆炸性的提升和規劃,從小甘榜變成擁有各種建設的“小布城”。
自從有了行政區的入駐,當地屋價水漲船高,知名度也從鄉區躍升為城鎮。



社區領袖莊南隆、林廷光、陳順利、邱福山、張興發說,“伯拉”在當地道路規劃方面,也做得四通八達,利便當地民眾。

民眾納茲裏(39歲)說,在他15歲前的記憶,甲拋峇底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鄉村,後來逐漸發展成城鎮,“伯拉”的功勞功不可沒。
“’伯拉’擔任國會議員、首相期間,甲拋峇底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不僅有規劃齊全的政府部門,還有醫院,非常方便民眾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