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威省

首相

伯拉

甲拋峇底

伯拉走了

文 文 文

今日北馬頭條 | 甲拋峇底人民:講到做到 伯拉是一個好首相

(北海15日訊)“他是一個好,他說過會照顧人民,他做到了。”

敦阿都拉()昨日傍晚7時10分,在國家心髒中心與世長辭,享年86歲,舉國上下同哀,特別是在他的故鄉—威北,這裏的民眾接獲噩耗後,無不悲痛萬分,紛紛稱讚他生前的功績和高尚的品格。

“伯拉”故居,曾經是巫統甲拋峇底區部及“伯拉”的服務中心,這間故居是決定國慶日日期的曆史屋。
“伯拉”故居很大,後方是他曾經居住的地方,目前是其家族的人居住。
西華拉祖提起“伯拉”時,數度哽咽。

《中國報》今早前往“”的故鄉走訪當地居民,其中一名印裔民眾西華拉祖(60歲,退休人士)特地前來“”和故居緬懷,一提及“”,幾度落淚。

“’’為人不極端,是一個很和善的人,非常照顧的印裔群體,我們找他幫忙,他一定幫忙,他為付出太多、太多了……”

他昨晚在興都廟拜拜時,得知“”離世,那一刻,他的心情非常難過。


在卡裏的印象中,“伯拉”是個溫和、親民的領袖。

”在民眾卡裏(69歲,退休人士)的印象中,是一個溫和、親民的,他每個月會回鄉看看選民,並會在開齋節時開放門戶宴請人民。

哈米迪對於“伯拉”的離世,非常難過。

另一民眾哈米迪(53歲,保安)說,“”不分任何種族、宗教背景,一視同仁幫助人民,對方在位期間曾說過會照顧人民,確實做到了。

何誌財(右)出示甲拋峇底11個華團及政黨代表贈送紀念品給阿都拉的2007年照片;龍月娥(左)則展示她所售賣刊登“伯拉去世”新聞的《中國報》。

馬華區會前執行秘書何誌財(76歲)說,每次“”回來時,他們都會去找對方,“”沒架子,讓人容易親近。

何誌財的妻子龍月娥(73歲)說,他們在這裏開設雜貨店50年,親切的“”曾到來走訪,非常好人。

是因為’’而發展起來,以前他做正副時經常回來,使到這裏會比較熱鬧一點。”

莫哈末納吉。

馬來小販莫哈末納吉(46歲)指出,其住家與“”的老家毗鄰,因此其父親與“”相識已久,而他從小就會經常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他讚揚“”為做出巨大的貢獻,帶動地方上的繁榮發展。

民眾讚聆聽民意 改善地方水患

雜貨店店主何誌財(76歲)指出,身為人,他對這裏曾經誕生過,並帶動當地的發展為榮。

他形容“”是一個好好先生,以前開始發展威北柏淡時,導致發生水災,“”在聆聽各造建議後,推動水泵的建設,讓從此遠離水患。

“伯拉”聆聽民意,建造數條溝渠,舒緩甲拋峇底街場水災問題,同時也把道路改成四通八達。
培育學校後方3層樓校舍,是由敦阿都拉撥款400萬令吉興建;張興發(左起)、邱福山、林廷光、陳順利、莊南隆等人,感謝“伯拉”的付出。

莊南隆、林廷光、陳順利、邱福山、張興發說,早年的街場經常逢雨必災,“”聆聽人民的聲音,推動治水計劃,包括打造數條溝渠,解決當地水患問題。

他們讚揚“”是個沒有架子、會聆聽民意的好

小甘榜變小布城

早在90年代末,“”任副揆期間,致力推動的發展,先後規劃行政區,即威北縣署、威北警察總部、審計局、聯邦政府大廈(Wisma Persekutuan)、體育中心、千禧禮堂、政府醫院、教育機構等。

2003年10月,接棒成為第5任後,威北便搭上發展列車,該區獲得爆炸性的提升和規劃,從小甘榜變成擁有各種建設的“小布城”。

自從有了行政區的入駐,當地屋價水漲船高,知名度也從鄉區躍升為城鎮。

甲拋峇底爆炸性發展,“伯拉”功不可沒。
“伯拉”出任副揆及首相期間,把威北行政中心搬來甲拋峇底,包括建設這座聯邦政府大廈。
甲拋峇底行政區外的體育館,造福當地居民健康生活。

社區領袖莊南隆、林廷光、陳順利、邱福山、張興發說,“”在當地道路規劃方面,也做得四通八達,利便當地民眾。

納茲裏15歲之後,看到家鄉的變化非常之大。

民眾納茲裏(39歲)說,在他15歲前的記憶,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鄉村,後來逐漸發展成城鎮,“”的功勞功不可沒。

“’’擔任國會議員、期間,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不僅有規劃齊全的政府部門,還有醫院,非常方便民眾看病。”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首相

伯拉

甲拋峇底

伯拉走了

相關文章

甲拋峇底“國慶月嘉年華”823登場 美食比賽表演一應俱全

五金店國旗短暫倒掛|甲拋峇底“我的祖國尊嚴集會” 巫青團臨時取消

派糖隻解一時之急 陳坤海:應暫緩擴大SST

2025浮羅交怡海空展 | 我國首輛高機動戰術車亮相 命名“Ribat”象征守護國土

曹觀友:全球半導體產業 科技發展的關鍵支柱

伯拉走了|禮查馬力肯:緬懷伯拉貢獻 申請土地建敦阿都拉紀念館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