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1日讯)每日傍晚的光大丽雅路红绿灯路口,总能看到温暖人心的一幕,一名跛脚男子一瘸一拐地推着轮椅上的老妈妈,向等候红绿灯的摩哆骑士、轿车司机耐心地兜售手中报纸。
直至夜幕低垂,母子俩再往住家方向缓缓走去。
他们是69岁的黄有福与88岁的黄织美,虽无血缘关系,但胜似亲生。黄织美是黄有福的养母,也是他口中“唯一的妈妈”。
他俩接受《中国报》记者访问时,黄有福虽然不善表达,却总是挂在嘴边:“天大地大,母亲最大,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最深的感恩。

而孝顺的他即使行动不便,但无论去到哪,都会带上养母,两人也总是形影不离,相伴相随。
“推着轮椅,和妈妈外出散步喂鸽子,早已融入我的日常之中,一点也不麻烦,不辛苦。”
他解释,数年前母亲于厕所不慎滑倒,往后经常感觉双脚乏力,出行更需依靠轮椅代步,因担心其健康安危,深怕同样意外再次发生,便索性去哪儿都会带上她。
黄织美坐在一旁附和说,老人家跌倒可大可小,这也是儿子特别不放心让她一人在家的原因。
“我那时滑倒,儿子听到声响,连忙赶来厕所把我扶起来,我们两个就抱着哭……”
语毕,她双手合十,两眼望向天空说:“感恩老天,让我遇到一位这么孝顺的儿子。”
路过此处的驾驶人士,不少皆会按下车窗购买一份报纸,或甚至直接把钱递到黄明福手上,叮咛对方将其收好,同时婉拒领取报纸。
其中一位路过的巫裔摩哆骑士,将10令吉现款交给黄有福,接过一份中文报纸便匆匆离去,一个小小举措却尽显温情。

忘了收养理由 如今有儿相伴
黄织美已记不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其下决心收养儿子,只记得的是黄有福在10多岁时,便和自己住在一起,她欣慰当初的决定,使如今无依无靠的二人有彼此作伴,不必独自孤苦伶仃度日。
她说,养子其实是朋友的孩子,当时因为自己年轻且有稳定收入,便把养子接过来收养,没成想一晃几十年光阴就这么过去了。
“我儿子人很好的,即便知道是养母,还依然把我当亲生母亲般照顾,非常爱惜我,尤其在我行动不便之后,也没有嫌弃并照料起我的饮食起居,所以我非常感恩。”
从交谈中,可发现黄织美在三言两语之间,总是夹带亲切笑容,或许是受这股精神感染,黄有福也和母亲一样,常常以乐观姿态示人。

每天卖70至100份报纸
黄织美与黄有福目前居住在四条路,每天早上起身后,儿子便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出门遛达散步,并于下午时分到报馆办事处,等候预订的夜报送达,一般会领取70至100份报纸。
拿到报纸,黄有福便当场进行点算,再悉数装入备好的塑料袋,由黄织美接过后,儿子就一瘸一拐握着轮椅把手,推着妈妈步行10多分钟到头条路,越过红绿灯抵达目的地(丽雅路),开始买卖报纸。
在空闲间隙,他会拿起扫帚清理地面,俨然将该范围视作“自家店铺”般,认真打理。
完事后,两人会在回家的路上购买食物,结束一天的生活。

随遇而安 雨天也无惧
黄有福自小学二年级时就离开新江小学,辍学去当童工,他在约17岁起在乔治市一带卖报纸,之后每日往返槟岛与北海两地。
询及黄有福每天在街上售卖报纸,加上母亲行动不便,若遇上天不作美会有何对策时,只见他乐观的说,自己从不担心这些问题,并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如果那天真的很大雨,我们会就此作罢,不过好些时候,会遇到有善心人士,直接买下剩余所有报纸,让我们可以提早回家休息。”
他很小就出来打工帮补家用,从中了解到想要有收获,就必须脚踏实地付出,这也是为何,即便买卖报纸利润不高,还是依旧风雨不改,坚持每日“开工”。
“要想着明天会更好,有很多顾客上门买报纸,有时顾客零钱不足,我也照样(卖)给他报纸,有来有往,就会有收获。”

曾做帮佣 练就流利英语
黄织美叙述自己从10多岁起,便在浮罗池滑一栋澳洲夫妇居住的住宅,看顾其3名孩子,包括家里卫生打扫到一日三餐,都由她一人包办,因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严格要求,而深得雇主器重。
她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学,却因为曾替洋人家庭做帮佣,而练就一口流利英语。
“任职多年来,直至(雇主)退休回去澳洲前,他都没有请过别的帮佣,也很放心将家里交给我打理。”
她说,自己正是在耳濡目染下,熟悉掌握英语,并和他们一家建立深厚感情,以致双方离别时,都非常不舍。
对没机会上学的黄织美而言,英语作为一门优美的语言,自己却可以熟练运用,感到颇有成就。
她说,当时一周工作6天,她也和雇主同住一个屋檐下,到了星期日的休假日时,就会回到位于北海的住家,陪伴儿子。
“那是我向政府申请的廉价屋,随着数年前有关地契被人骗去,对方还借机更换了门锁,我们才搬来四条路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