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槟岛

小贩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

月入3万

文 文 文

今日北马头条︱“我们没有月入过万!” 小贩指甚至收入过低

(槟城14日讯)“我们不仅未有部长级的收入,甚至因收入过低,难以维持生活!”

日前指出,该部推动的销售亭(My Kiosk)计划并非白象计划,而今的收入甚至高过部长。

他分享马六甲的成功案例时说:“卖炸鸡月入还高过你(指记者),也高过我,有些令吉。”

张银春指出,若能月入5000令吉就很不错了,月入3万犹如天方夜谭。

针对此事,《中国报》记者走访五条路组屋社区内的5家中心及七条路巴刹中心,许多不愿具名的熟食,质疑倪可敏的言论。

本报记者抽样访问槟岛9名熟食,他们一致不认同倪可敏的说法,他们皆指现在行情不好,经济差,收入甚至低于2000令吉,若可月入5000令吉就很不错了,当令吉,犹如天方夜谭。


们也直言,的工作时间不像上班族般朝九晚五,不仅不定时,且时间长,还要花时间准备食材及烹煮,天未亮就要起身。大家看到有生意做,就觉得很好赚,但背后所付出辛酸没人懂。

吴奕凯说,他卖经济饭的工作时间很长,将近11小时。

经济饭第四代传人吴嘉欣(33岁)指出,一包粥只卖60仙,但米价却年年上涨,如今的成本几乎和售价持平,究竟给出多少售价才能月入过万?

“若一个月能赚2000至3000令吉,就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像部长说的赚上万令吉?”

吴嘉欣。

她说,摊档租金虽便宜,一天只需33令吉,但该区属住宅区,顾客多为街坊、学生与老人,因此价格一直维持在“大家吃得起”的范围。

“像我们这种小地区,价格都差不多,炸鸡我们卖4令吉50仙,鸡肉的成本现在也高,几乎没有利润。”

吴嘉欣(左2)正在招待店内的经济饭顾客,并透露仅中午时段顾客较多。

“欢迎部长来当看看”

“讲到当好像是很轻松又稳赚的工作,叫他(指部长)来做做看!”

福建面张银春(29岁)受访时说,他不认同倪可敏的说法,他觉得就算记者访问10名,10人也是无法苟同倪可敏所谓比部长高薪的说法。

他说,现在经济差,百物涨价,食材也涨,但所卖的熟食不能随便涨价,这些苦没人懂。

“当不容易,除了众所皆知要早起,工作时间长,还要站一整天,非坐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

他说,如果部长说到这么好赚,他希望对方来当看看,体验之苦。

“大家看表面以为很容易当,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没人知道,如果一个月能赚到5000令吉就偷笑了,令吉简直天方夜谭。”

陈先生认为,若如此辛苦能月入过万,都感到愿意。

工作时间长

经济饭吴奕凯(30岁)指出,的生意好与否,也要看地点优势及其他天时地利人和,比如游客区的,生意会比一般住宅区咖啡店来得好。

他说,一些偏远地区的咖啡店内的熟食,若能卖到600令吉生意额,算很不错了,一碗面才多少钱?

“若做市场调查,100名内,可能有20人真的能做到月入过万,但全部都月入过万,是不可能的事。”

他指出,他不认同倪可敏的说法,尤其现在行情这么差,生意惨淡。

谈被询及熟食的辛酸之处,吴奕凯说,要忍受热天气,非坐在冷气房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准备食材也花一段长时间。

“我本身是清晨6时起身开始忙碌,忙到下午5时许才有空,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

炒粿条炒到腰骨断 都没

“我炒粿条炒到腰骨都快要断掉了,都没有令吉。”

位于七条路巴刹中心的著名赤脚炒粿条陈木泉(70岁)指出,这份工作是一份苦差,他的孩子宁愿在外面打工,都不要继承他这个生意。

他说,他每日凌晨4时起身开始准备,有时忙到午夜12时,才能休息。

陈木泉说,他炒粿条炒到腰骨要断了,都没有月入过万。

“部长所指的能月入过万是不实的言论,我们做最多能养家活口,过日子而已。”

他也说,工作时间长,公共假期无法休息,照旧摆摊做生意,甚至要去旅行,也不是说随意不摆摊就休业。

他说,一碟炒粿条约8令吉,他要炒多少碟才能令吉?

也不是天天好生意,如果每天赚1000令吉,我想没人要去打工了,全世界转行当。”

收入甚至低于两千

“扣除工人薪水、水电、食材与日常开销后,收入根本不如外界想像的高,甚至低于2000令吉。”

经济饭第四代传人吴嘉欣也反驳说,并非外界所说的“赚大钱”行业,她也希望人民代议士能亲自走入社区,这样才能听见基层真正的声音。

她强调,经济饭行业竞争激烈,她每天清晨6时摆摊做生意,但附近做早餐的人实在太多,客流量也不是特别多。目前仅靠丽泽小学的师生的基本支撑,一旦学校假期,收入马上大减。

“不要只是坐在办公室吹冷气讲数据,应该来我们这里亲身体验几天,才知道的苦。”

记者访问期间,其中数名都不约而同“邀请”倪可敏走出办公室,实地成为一名路边摊数日后,再决定是否发表类似言论。

刘伟伦:非天天好生意

南来粿条汤刘伟伦(36岁)指出,做生意并不是天天都有好生意的,很多时候都是拉长补短,没生意时要自行承担成本。

他说,其摊档是子承父业,有一定的生意额和熟客支持,很多刚入行的还没有名气,有时准备了一堆食材又卖不完,要承担亏损,很可怜的。

刘伟伦指出,当小贩是一份很累的工作,凌晨就要摸黑起床开始准备食材工作。

他说,他每天凌晨就要起床准备,傍晚收档回家还要继续准备隔天的食材,做很辛苦的,有时天气不好,也会间接影响生意。

背后的辛酸与付出,外人是看不见的,并不是大家表面所见这么好赚。”

不愿具名的云吞面也说,当令吉,这是不可能的事,他不认同倪可敏的说法。

成功个案 不代表所有月入过万

不愿具名鱼头米粉摊主指出,该月入过万的言论仅为少部分的成功个案,并不能代表其余大部分都能月入过万。

她举例,单凭五条路内与她类似售卖相同熟食的,数量已经非常多了,不能以个案的成功去描述所有相关业主都能成功。

不愿透露姓名的鱼头米粉摊主。

粿条汤摊主陈先生(70岁)则说,他每天凌晨5时开始熬汤,忙到晚上8时收摊,回家还继续准备隔天食材,如果能月入过万都值得。

“反观如七条路、槟榔路及中路等热门地段,把碗碟叠得很高、面条好几包备用,或摆得如同山高的食材。”

他坦言,确实有部分能做到月入过万,但无法代表从事行业都能赚大钱,更多需要天时、地利及人和等条件才能办到。

首月收入仅500

炒粿条林佩娥(60岁)指出,她于今年4月刚开始营业,至今已开张2个月之久,首月收入仅有500令吉,目前第二个月的收入暂定100令吉,而每天平均销量约在2至3碟而已。

“清晨6时卖到现在(早上11时),我只卖出一碟炒粿条(6令吉),就连当天的租金都还给不起啊!”

林佩娥。

她说,所幸该摊位租金仅10令吉一天,但每日开销仍非常大,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

她认为,月入过万的和地段有关,因为不同地段,都会有不同的收入情况。

她说,位于五条路组屋社区的,收入肯定不会很高,因为当地熟食主要供应给五条路社区居民,除了当地居民外,鲜少有游客到五条路一带。

报导/摄影:陈紫凌、林宏明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小贩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

月入3万

相关文章

道菲:别忽视街头小贩 他们是国家经济重要力量

今日北马头条 | 担心流失顾客 影响生意 才能园“为食街”小贩 不想搬

槟岛市政厅会议|   非法摊威胁安全 市长:被咒骂 也要拆!

米都市厅重新规划路边小贩 二条路华人小贩区恐搬迁

胡栋强促倪可敏交代 以免MyKiosk沦为白象计划

槟巴刹招牌中文字也消失 陈德钦:倪可敏可否解释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