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6日讯)槟城少有“现做、现包、现蒸”的包点摊位,虽然3姐弟希望可以坚守着父亲留下的厨艺及宝号,但是始终敌不过岁月的无情,拥有70年历史的“一景”包点摊位,随时“熄灯”。
大姐郭慧卿(80岁)、大弟郭启明(77岁)及小弟郭启强(70岁),在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父亲的茶楼帮忙,一做就这样一辈子了。
郭慧卿向《中国报》透露,她及2名弟弟在父亲过世后就接下“一景”,如今连同父亲时代,“一景”已经有70年的光景了。
视频摄影:梁仪雅


“现在没有人接手我们的生意,我们也渐渐老了,也不知道身体和能力可以撑到什么时候。如果到今年年尾,如果体力不支,我们或许结业,或许减少营业的天数,比如现在天天营业,之后就可能营业两三天而已。不过一切还是未知数。”
“一景是我父亲取的宝号,很顺口好听吧?“郭慧卿有点得意地说。

她透露,其祖父并非是有营业茶楼背景,是父亲从中国南来后,在汕头街开茶楼。当年茶楼除了卖包子外,也有其他点心如烧卖。
“后来,因为茶楼租金涨,我们就搬迁到社尾万山,在那里我们就营业了50年。”

她指出,在社尾万山的时候,“一景”白天就卖包点,晚上就卖炒饭、炒河粉;直到社尾万山拆迁,她们就搬到五条路珍珠大厦巴刹内,但就不再卖炒粉,而只是包子。

“一景”如今只售卖5种包子,分别是大包、叉烧包、小肉包、玉米包和黑芝麻包,其中以大包和叉烧包最畅销。 ”
牛皮纸袋添怀旧情怀
郭家3姐弟传承的不仅是父亲厨艺,也包括了包点传统饮食文化。
在许多茶楼已经舍弃牛皮纸袋的时候,“一景”仍旧穿插使用牛皮纸袋,为其包点增添多一份的怀旧情怀。

郭慧卿说,他们有2种牛皮纸袋,一种是印着“一景”字眼、另外一种则是普通空白的牛皮纸袋。
有字眼的牛皮纸袋上,会印有“一景”的店名、地址、营业时间和电话,牛皮纸袋上印着营业时间是中午12时至下午5时30分。

郭慧卿笑着解释,这个是昔日的营业时间,如今营业时间是,包子售罄就休息,一般上是下午2时30分左右。
老顾客走了,来了新顾客
郭慧卿有点感慨的说:“以前一次过买很多的老顾客,现在都已经不在了”。

她指出,“一景”现在的顾客反而是新且年轻的顾客,当中不少更是看了社交媒体后,前来光顾。
她说,她及两位弟弟早上7时就从亚依淡住家,到五条路摊位做准备。

“我们9时开始炒叉烧、揉面团。食材用完,就不会再卖包子了。”
所以她建议顾客预先下订单,以免扑空。

3姐弟分工合作,姐姐负责待客、大弟是“二手”,小弟则是“头手”。
郭慧卿说,小弟十多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尤其是揉面团这个功夫,不是一般人办得到,需要适当的力度。
报导/摄影:梁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