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6日訊)檳城少有“現做、現包、現蒸”的包點攤位,雖然3姐弟希望可以堅守著父親留下的廚藝及寶號,但是始終敵不過歲月的無情,擁有70年曆史的“一景”包點攤位,隨時“熄燈”。
大姐郭慧卿(80歲)、大弟郭啟明(77歲)及小弟郭啟強(70歲),在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到父親的茶樓幫忙,一做就這樣一輩子了。
郭慧卿向《中國報》透露,她及2名弟弟在父親過世後就接下“一景”,如今連同父親時代,“一景”已經有70年的光景了。
視頻攝影:梁儀雅


“現在沒有人接手我們的生意,我們也漸漸老了,也不知道身體和能力可以撐到什麼時候。如果到今年年尾,如果體力不支,我們或許結業,或許減少營業的天數,比如現在天天營業,之後就可能營業兩三天而已。不過一切還是未知數。”
“一景是我父親取的寶號,很順口好聽吧?“郭慧卿有點得意地說。

她透露,其祖父並非是有營業茶樓背景,是父親從中國南來後,在汕頭街開茶樓。當年茶樓除了賣包子外,也有其他點心如燒賣。
“後來,因為茶樓租金漲,我們就搬遷到社尾萬山,在那裏我們就營業了50年。”

她指出,在社尾萬山的時候,“一景”白天就賣包點,晚上就賣炒飯、炒河粉;直到社尾萬山拆遷,她們就搬到五條路珍珠大廈巴刹內,但就不再賣炒粉,而隻是包子。

“一景”如今隻售賣5種包子,分別是大包、叉燒包、小肉包、玉米包和黑芝麻包,其中以大包和叉燒包最暢銷。 ”
牛皮紙袋添懷舊情懷
郭家3姐弟傳承的不僅是父親廚藝,也包括了包點傳統飲食文化。
在許多茶樓已經舍棄牛皮紙袋的時候,“一景”仍舊穿插使用牛皮紙袋,為其包點增添多一份的懷舊情懷。

郭慧卿說,他們有2種牛皮紙袋,一種是印著“一景”字眼、另外一種則是普通空白的牛皮紙袋。
有字眼的牛皮紙袋上,會印有“一景”的店名、地址、營業時間和電話,牛皮紙袋上印著營業時間是中午12時至下午5時30分。

郭慧卿笑著解釋,這個是昔日的營業時間,如今營業時間是,包子售罄就休息,一般上是下午2時30分左右。
老顧客走了,來了新顧客
郭慧卿有點感慨的說:“以前一次過買很多的老顧客,現在都已經不在了”。

她指出,“一景”現在的顧客反而是新且年輕的顧客,當中不少更是看了社交媒體後,前來光顧。
她說,她及兩位弟弟早上7時就從亞依淡住家,到五條路攤位做準備。

“我們9時開始炒叉燒、揉面團。食材用完,就不會再賣包子了。”
所以她建議顧客預先下訂單,以免撲空。

3姐弟分工合作,姐姐負責待客、大弟是“二手”,小弟則是“頭手”。
郭慧卿說,小弟十多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習,尤其是揉面團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辦得到,需要適當的力度。
報導/攝影:梁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