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槟岛

炒粿条

文 文 文

槟城炒粿条争霸赛 千人烈日下尝美食

王秀娟夺得第二届槟城炒粿条争霸赛冠军。
民众及游客在五脚基享用炒粿条。
就算是在烈日下,民众也撑伞排队领取炒粿条。
炒粿条小贩卖力炒出好吃的炒粿条。
加上韭菜及豆芽的炒粿条,令人垂涎三尺。

(槟城1日讯)第二届槟城争霸赛吸引30名小贩参与,来自浮罗池滑瑞江茶室的王秀娟,成功夺得冠军。

这项比赛是由广东暨汀州会馆主催,调和路及鸭加路乡村及社区管理委员会 ,以及庇能台山宁阳会馆联办,在大伯公街台山宁阳会馆进行。

亚军及季军,分别是北海好味饮食中心的陈和成及茗津园餐室邱启杰。

(摄影:陈佩欣)

当天,在大伯公街台山宁阳会馆前也搭起帐篷,30名参赛的小贩摆起档口,现场传来锅铲翻炒声,再加上大火热炒,将一碟碟充满“锅气”的送到民众手中,约有1000民众参与,大家在烈日下排队领取,然后在五脚基下享用。


槟首长曹观友主持颁奖仪式时,也现场拿起锅铲炒出一盘

他说,他刚从中国山东官访返槟,这也是他返国后首个参加的活动,笑称从国外回来特别想念本地美食,但由于年龄因素,必须选择清淡口味的美食,如果条汤及云吞面汤等,只能排在后面。

他也笑问现场嘉宾,出国回来后首选的本地美食,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回答“”。

曹观友(前排左4)颁发将被及奖状给获奖者,前排左2起为邱启杰、王秀娟及陈和成。

他说,“美食是城市的灵魂”,而则是槟城美食的灵魂象征之一,不只是情感寄托,更属于槟城人记忆味道。

“我感谢槟州所有小贩,多年来为槟城美食文化贡献心力,以实实在在的手艺,烹调出最接地气及最打动人心的味道,这份坚持和用心,造就槟城为‘美食天堂’,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本钱。”

他恭贺获奖小贩,但也认为“口味因人而异”,没有最好吃的,只有更好吃的,因此所有参赛者都是大家心目中的冠军。

马来人也有

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指出,魅力早已突破族群界限,不只华人喜欢,马来人也创新出属于他们风味的版本,体现我国多元共融创新强项。

“美食作为最具感染力的文化桥梁,不分语言及背景,只凭一口香气扑鼻、锅气十足的,就让我们心有共鸣。“

她说,各国都意识到街头美食软实力,日本以拉面、泰国以冬炎汤闻名于世,并通过“美食外交”推广本地料理,赢得世界认同。

曹观友(前排右起)与林慧英观看小贩炒粿条。

”我们也可以鼓励小贩或餐厅将街头美食品牌化、标准化,走向国际,积极争取如米其林指南、国际旅人、旅游单位等宣传,提升槟城街头美食国际声誉。“

她认为,在推广美食时,可透过社团组织多举办活动,结合美食博主、社交媒体力量,让成为全球认识槟城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自国外的游客,也前来品尝

来自美国的麦克与菲律宾妻子原本是准备步行到娘惹博物馆,在途经大伯公街时发现有,因此停下来尝试。

他说,他来槟城已经近1星期,早已品尝过米其林的,妻子对于槟城的评价是9分(满分10分)。

有点类似菲律宾的炒面Pancit,但后者的面条较幼,而且有更多配料如鲜蚶等。“

麦克(右起)与妻子前来槟城旅游时,恰巧碰上炒粿条比赛,也一起参与品尝炒粿条。

来自中国苏州的张惟罡在槟城工作半年,早已尝试过,并认为是他心目中最佳的本地美食。

他周日带着来自上海的朋友马元楷前来尝试,认为槟城有”锅气“,而且味道是以咸鲜为主,还有豆芽及韭菜,非常有烟火气息。

来自中国成都的李桐与朋友前来旅游,途径大伯公街时看到有活动,因此尝试

她认为的料很充足,有虾及血蚶等,觉得很美味,认为这是槟城美食第一名。

王秀娟夺得第二届槟城炒粿条争霸赛冠军。

得奖参赛者访问

来自浮罗池滑瑞江茶室的王秀娟(50逾岁),是在相隔10多年后再次拿起锅铲当小贩,目前在有关茶室营业约3年。

她说,她是在20多岁时曾,但后来不想做了就去打工长达10多年,在3年前才决定再次当小贩。

她说,其姐夫也曾是小贩,后来年龄大了之后就退休,她的配方是来自姐夫,她没想到此次比赛可以获奖。

她说,平时她在咖啡店营业,周末可以卖出大约200盘,平日也有100盘左右,营业时间是早上7时至下午1时,周四休息。

更多不可錯過的熱門新聞,請到中國報官方WhatsApp平台!

加入中國報官方Telegram: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炒粿条

相关文章

炒粿条争霸赛季军人气增 邱启杰:食客赞我应夺冠!

勇夺炒粿条争霸赛亚军 陈和成:感恩生意暴增

订花后再订佛跳墙 老千冒充中学老师 订餐诈财

骗子扮老师 订购炒粿条 要小贩代买38箱佛跳墙

槟州议会 | 市政厅食肆食物贵卖 方美铼:市政厅可通知KPDN执法

米其林指南︱ 从一窍不通到入围 仁哥炒粿条 接受批评 慢慢改进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