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13日讯)政府对进口水果征销售税5%,水果批发商及门市水果店业者认为,苹果、橙虽是进口水果,但不应被征税,因这数样水果是大众水果,人人都会买来吃。
他们认为,如今世道不佳、行情坏,征税不只影响销量,还导致消费者水果越吃越贵。
一些业者也预测,政府此举可能导致中、低消费群体转买本地水果。


本报记者昨日走访大山脚2家水果批发商及1间水果店,其中进源水果店女业者告知,其店内售卖约70%是进口水果,约30%本地水果。
“进口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橙、梨、奇异果、哈密瓜,本地水果则包括西瓜、黄梨、木瓜、香蕉、柚子、蜜瓜、波罗蜜、山竹、红毛丹、山竹、火龙果等。”
她说,每种水果各自有其消费群体,大众化的水果包括苹果、橙、香蕉,其中苹果最多人买,大人小孩都买苹果,可说每个顾客进来店里就会买苹果。
“如果政府能够不涨苹果价是最好,因为每个人都会买苹果来吃,而且如今生意都不理想,长期只做熟客生意维持经营,担心有关征税将冲击销量,导致消费者人民受苦。”
她说,实际上水果价自数年前至今都因各种因素如供应、运输等成本问题涨了不少,以前一盒苹果不到100令吉,现在破百了。
“本地水果价格因供应与需求的关系,有上有下浮动,唯独进口水果价格浮动较硬。”
她说,该店将随机应变,售卖市场需求量高的水果,相信消费者习惯了吃水果,都还是会照买水果,只是看大家还买多或买少。

观望征税影响层面
进源水果店女业者说,还需观望政府对进口水果施加征税5%政策带来的影响,目前还不影响销售,但再多几个月下去或能看出影响。
“许多顾客买水果不是用来拜拜,就是用来办庆典之用,为了健康而买水果的顾客少了,以前也许会买3个水果,如今则减买1个。”
她说,由于生意不理想,水果也无法通过网卖的方式销售出去,因为必须保持水果的新鲜和外形完好无缺,送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水果受损。
“苹果、橙跟本地水果可说需求齐平,虽是进口,但已是大众化水果,而葡萄、奇异果、梨和火龙果这些则比较讲究个人口味和喜好。”

或转买本地水果
柏达镇一间水果批发商采购员黄先生说,进口水果征税5%,可能导致中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转吃便宜的本地水果。
“市场对水果的需求主要看消费能力,因为每种水果有其不同的口感和味道,还是有市场,因此不会调整本地和进口水果的进货比例。”
他说,有关销售税加征在进口商,作为批发商也只有将成本转嫁予零售业者。
“然而,近一两年来批发销量都是呈下降,主要是市场购买力下降,终端即门市对消费者那里销量不理想所致。”
他说,当前极具挑战的营业环境,导致他们谨慎经营“守土”槟州,不敢攻打槟州以外市场,也暂没对策,未见市场有好转迹象,面对政府加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市道不理想情况下,希望政府能在征税方面手下留情。”

疫情后水果销量一度较好
柏达镇另一家供应北马市场的水果批发商孔先生受访时说,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民众追求健康,营养价值高的水果销量有一度比较好。
“然而今年至今市场都不好,民众的购买力没有以前那么强,行情慢热,市场比较淡静。”
他说,政府对进口水果征税5%,必然对市场带来影响,只是还不知道受影响层面如何,他担心消费者水果越吃越贵。

“尤其是消费能力不高的消费者,征税将加重消费者的饮食成本。”
他补充,苹果、橙、梨这类进口水果,并不像奢侈高档的水果如牛油果,由于它们已是普通消费者都会买的水果,因此希望能避免征税。
另一方面,受访的所有业者告知,他们还没接到涨价通知,门市业者未接到批发商告知涨价,批发商方面也未接获进口商通知。
报导/摄影:罗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