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6日讯)随着销售与服务税(SST)征税范围的扩大,年柑及蜜枣作为佳节热门水果也会被征税5%,让不少业者感到无奈,希望政府能重新考虑税率。
《中国报》记者今早走访乔治市3家水果摊及2家干粮铺业者时,有些受访者感到诧异,为何进口果类也要征税,更何况年柑和蜜枣是各族节庆必备的水果。
Meera乾粮铺总执行长拿督莫哈末米拉指出,若政府执意对蜜枣或其他进口枣类落实销售与服务税,后果只会直接落在消费者身上,因为随着价格的提升,消费者只会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

“对商家而言,我们只会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当中,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更便宜的卖家,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对穆斯林而言,蜜枣几乎是每天的食物,尤其在斋戒月时更为重要,将它纳入SST征税范围是多此一举。”
他强调,蜜枣是斋戒月及日常生活的常见食品,不应被视为“奢侈品”而被征税。

他说,大批量采购的业者在面对5%的税率时,税款加起来是一笔可观数目。
“比方说,若我们进口价值为10万令吉,就得额外负担5000令吉的税金,最终这笔钱还会转嫁给消费者。”
他说,一些业者可能会趁斋戒月期间哄抬价格,导致市面上蜜枣价格上涨。

“甚至有些商家会在斋戒月调涨价格,对於低收入家庭是份负担。”
他说,与其针对基本生活物品如蜜枣加税,政府应更着重於制度的公平分配与社会底层的实际需求。
“我们不是要求免税,而是希望政府站在人民立场去想想。”
业者:19年来首次听到柑也征税
七条路水果摊主陈顺明(55岁)形容,他从业19年来,首次听到年柑征税的消息。
“此次征税没有必要,毕竟无论是年柑或其他进口水果,都是公众生活中的必要营养来源。”
他说,年柑销量近几年见逐渐下滑,民众普遍从每年购买约4或5箱的年柑,近几年开始变得仅剩1或2箱而已。

“可见民众的购买力愈发下降,部分消费者甚至曾透露购买年柑仅用於祭祀或拜年。”
他说,政府一直都提倡健康的生活作息,要时刻摄取均衡的营养,但此次征税进品水果成为“奢侈品”,如何让人民享有均衡的饮食结构呢?

“以富士苹果为例,在新加坡的售价为新币1元至2元之间(约3令吉至6令吉),但在马来西亚的价格则高达8令吉或以上。”
他认为,水果不应该过度抽税,尤其是政府近几年呼吁人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更不应不断加税让人喘不过气。
“虽然这次征税仅针对进口水果,但有些水果本地都无法生产。”
他反问,国家没有足够条件,满足这些水果的生长环境,若民众要吃奇异果,就应该给更多钱吗?
蜜枣征5%加重民众负担
Kurma Junction蜜枣店铺经理莫哈末沙力占(39岁)说,此次征税对长期依赖进口的蜜枣行业打击巨大,因为蜜枣是穆斯林在斋戒月期间的必备开胃食品,因此5%的税率让公众需以更高价格购买,也是不小的负担。
他形容,此次征税对该行业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5%的税率对消费者而言不是小数额。
“蜜枣不是奢侈品,而是开斋前的必备食品,许多顾客来自低收入群体(B40),他们的收入仅1700至3000令吉,还要撑起一家生计,这对於他们而言冲击巨大。”

“据了解,虽然蜜枣能在马来西亚生长,但我国生产的蜜枣在口感和甜度方面,仍不如西亚或非洲地区生产的良好。”
他说,目前店内尚未调整价格,一旦新税上路,蜜枣与其他进口枣类价格势必上升,尤其是西亚与非洲进口蜜枣品质较佳,销量也会被影响。
他说,以往顾客会一次买5公斤蜜枣,但明年可能只买1或2公斤,届时业内也会掀起价格战,为求生存被迫压低利润,整体行业发展将雪上加霜。

报导/摄影:林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