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16日讯)一名6岁女童出生时一切正常,甚至比一般婴儿更早学会翻身,然而却在5个月大时四肢乏力,被诊断患有罕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2,简称SMA Type 2)。
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如坐起来、抬头或伸出手,对来自雪州的陈思霓来说非常困难。如今,父母只希望能维持孩子目前的基本能力,不要退步。
由于无力承担医费,父母向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求助,经该会募款已筹足所需的12万5000令吉医费。

该基金会主席拿督蔡瑞豪今日发文告说,据女童父亲陈建丰(42岁)说,思霓出生时前几个月发展良好,然而5个月大时发现她四肢逐渐无力,无法正常活动,导致全身肌肉退化。
他说,陈父为了争取治疗机会,带孩子前往马大医学中心诊治,思霓非常幸运成功获批,成为少数接受Zolgensma治疗的病童之一。
“由于政府医院资源吃紧,物理治疗安排频率大幅下降,一度仅能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复检,导致肌肉持续萎缩,双腿变形,无法伸直。”

他说,为避免错失治疗时机,家人寻找复健中心,并在医生建议下展开为期半年密集治疗,这段期间思霓的状况明显改善,头部可挺直、坐姿更稳,手部抓握能力也有恢复,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
“思霓目前需全天候穿戴矫正支架以减缓脊柱侧弯,尚未适合接受手术,预计需待7岁后再评估是否动手术。”
蔡瑞豪补充,陈建丰为全职照顾思霓与另两名年幼孩子已辞工,母亲胡佩琪(37岁)为一名软件行政人员,是家中唯一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