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威省2030年地方蓝图草案 吴俊益:主张向“高”发展 强化公交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北马头条】 威省2030年地方蓝图草案 吴俊益:主张向“高”发展 强化公交

    (大山脚24日讯)威省2030年地方蓝图草案,是在2030年槟城结构蓝图的框架下,依据其大目标细节化规划。简易来说,该地方蓝图是空间发展与土地用途的规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城市规划师吴俊益受访时说,该地方蓝图草案,主要专注3个发展走廊,即大北海 (Greater Butterworth)、甲抛峇底—柏淡,以及桂花城—新邦安拔。总括来说,北海依然是整个威省的区域发展中心,而6个半区域中心则是威北的甲抛峇底、柏澹、威中的诗布朗再也、大山脚、威南的桂花城及高渊。

    他认为,要推动3个发展走廊,工商容积率(Plot Ratio)及住宅密度(Density)皆必须提升,更必须向“高”发展,提高土地运用效益,同时也要有公共交通的连接,才能去落实。

    威省2030年地方蓝图草案,是空间发展与土地用途的规划。

    他说,在土地有限及土地价高的情况下,整个发展趋势必须向“高”发展,才不会浪费土地的运用。此外,这些发展走廊,也必须要有交通枢纽,以强化公共交通的连接。

    吴俊益补充,威省2030地方发展蓝图草案中,也包含了“20分钟城市”策略,但要推动此策划,必须要有良好交通枢纽的配合,包括交通转站及泊车场。

    “此外,我们也必须要有向高发展的高密度发展地区。毕竟,公共交通一定要穿梭高密度地区,才有顾客。只有高密度的住宅,才能确保公共交通有效通行,否则每天都要贴钱。”

    他也补充,一般上,向横发展的屋业,住户都是驾驶私家车,只有住高楼的人才会乘坐公共交通,这也是为何必须强调向“高”发展的原因。

    “20分钟城市是好策略,但要细节化去落实,基本设施必须提升。”

    吴俊益(左)到县属,获取威省2030年地方蓝图草案的内容细节。

    建议增北赖—武吉丁雅发展走廊

    威中北赖及武吉丁雅一带的工业、交通、金融及酒店业,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吴俊益建议应该增多一个北赖—武吉丁雅发展走廊,以便继续监管及规划。

    吴俊益认为,北赖—武吉丁雅是整个威省的中心点,属于槟州最早期的工业据点,有成熟的工业链,整个交通枢纽包含了南北大道及槟怡大道在内。

    “此外,几乎所有国内外银行都汇集于此,是威省金融中心,且也有3间至少四星级的酒店在此建立。”

    他说,这个地区从早期至今,在自然发展下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因此,他建议把北赖—武吉丁雅纳入成为一个发展走廊,以便监管及规划,包括该地区周边剩下的土地发展,比如容积率及建筑密度都需要提高。

    “这里只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交通问题,要如何解决,也成为一个挑战。

    北赖及武吉丁雅一带的工业、交通、金融及酒店业,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吴俊益建议应该增多一个北赖—武吉丁雅发展走廊。

    槟流失需大土地面积投资者

    工业土地不足,加上地价贵,槟城流失需要大土地面积的投资者!

    吴俊益说,相比之下,吉打居林高科技园土地大,地价也较低,槟城流失的很多投资者,都去了居林高科技园。”

    他说,目前,威南峇都交湾及槟岛峇六拜工业区面对的问题是,无法吸纳需要广阔土地的投资者,但威北郊区却有足够的土地,如果开闢成与峇都交湾及峇六拜工业区不同性质的新工业区,将能吸纳更多不同的投资者。

    他补充,同样的,威省也需要更多土地,规划或扩充作为高科技工业的发展。

    吴俊益说,槟岛高科技工业发展在多年前已饱和,峇都交湾这3年来,也已没有足够土地接纳直接投资(FDI),因此,目前需要增加土地,以面对未来十年对高科技工业的需求。

    他披露,槟州发展机构已徵用威南华都工业园旁的土地,将规划扩充成高科技工业发展地段。

    2030年威省土地用途佔有率规划表:

    目前全威省的土地7万3841.83公顷,2030年土地用途佔有率规划如下:
    土地用途规划 2030年 2017年
    住宅与乡村屋 25.1% 14.7%
    商业与服务业 3.1% 1.8%
    工业 9.3% 4.7%
    社区公共用途 4.7% 4.3%
    基础与公共设施 2.1% 1.0%
    交通 6.8% 7.3%
    综合发展 0.1% 0%
    规划草场和休閒公园 2.2% 1.4%
    稻田、农业、畜牧及水产养殖 35.3% 43.9%
    森林与永久森林保护区 7.1% 6.8%
    湿地与蓄水区 4.5% 6.8%

    报导/摄影:陈明坚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