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士打20日訊)鄉音考古工作者張吉安提醒,必須要趁著曆史文化還未消失時,及時親近和接觸,而不是待消失後,才到博物館去參觀,那樣一點意義都沒有。
“就如吉打州存在著東南亞最古老的文明,而吉中區的布秧穀則有著公元一世紀的曆史。希望吉打人,能夠親自到該區走一趟,感受著吉打的曆史文化。”
他今日為“搶救曆史,保根護脈”專題講座擔任主講人時,這麽告訴現場的觀眾。這項活動是由林連玉基金吉玻州聯委會舉辦。
他指出,當時代不斷地改變,文化也會跟隨著不斷地調整,他也樂觀看待此事。
文化資產保存基金會員會主席陳亞才指出,修複文化是要修舊如舊,而不是好心做壞事,將至翻新。
他說,華人社會中,尤其是廟宇組織,會好心做壞事,將廟宇翻新。

他指出,當廟宇經過歲月流逝會變得陳舊,為了把廟宇變得漂亮,都會將廟宇翻新,但這隻會加速破壞原有的東西。
他說,許多大馬的華團組織也面對著文獻不齊全問題,雖然組織有一百年的曆史,但所遺留下來的文獻僅剩下50年。
“這也導致了一些曆史悠久的組織,沒有辦法確認組織的創立年份。”
陳亞才以“今日不留根,明日必遺恨”,來提醒各位必須要將珍貴的文獻保留下來。
他說,這是一項急迫性、時代性且未來性的工作,而這些老舊的文獻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沒用,但卻為有需要者提供著非常重要的訊息。
他提醒民眾,若不確定舊物是否有價值,那麽最重要的是不要丟掉。
“如果吉打州沒有人要收,我願意過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