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吉玻
人氣瀏覽
Icon

年糕

各族

一起做

新年快樂

我們

文 文 文

我們的年糕 戶外一起製作 賣你多元年糕

(居林21日訊),賣你“多元種族”。

還有數天便是農曆新年,居林新西園大路邊一新春檔口近來忙得團團轉,華裔檔主與印裔員工趕製應市之際,一旁椰漿飯檔巫裔小販,時不時就來加入幫忙做

一鍋接一鍋的蒸熟,鍋蓋掀開,香氣四溢,這被檔主老闆隨口取名為“多元種族”的華族傳統,糕香味裡頭不隻代表了五穀豐登,更有與他族分享製作的意義。

拍攝:羅健傑

更特別的是,檔主林財達(41歲,來自居林)是在街邊的攤檔遮棚底下,直接公開式製作,打破一般傳統認為做時“閒人勿近”的禁忌印象,這點就連到來協助林氏的巫裔小販也覺得“反傳統”。


“我們一起做的年糕”;左起為希爾米、林財達、仄瑪哈妮和黃群媄。

林氏每年都會應節擺賣和年柑,如此有7年之久,與隔壁經營有20多年的椰漿飯檔為鄰,巫裔小販仄瑪哈妮(56歲,來自居林)時不時就過來義務幫忙,與林氏的印裔穆斯林員工希爾米(21歲,來自居林)

林財達受訪時認為,齊製體現我國多元社會,早前他拍了些照片上載社交媒體,並非要宣傳檔口,而是純粹分享可公開製作;但,卻也因畫面呈多元之美,引起網民的轉發和分享。

林財達(中)在仄瑪哈妮(左)過來幫忙時,教導年糕製法,右為希爾米。
仄瑪哈妮(前)協助林財達製作年糕。(林財達提供)

“我相信很少人有機會看到的製作,因此在外製作也有機會給大家看見,懂得是怎麼製作的。”

他說,他知道做有傳統禁忌,即一般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入廚房觀看,深怕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美、生孔或不熟。

“我一開始做是半信半疑,親自做後就覺得與其說是禁忌,不如說是火候的控制不當導致品質受影響。”

林財達(右)展示福建人拜天公用的“大年糕”。

希爾米:有幸參與製作

為林財達打工的希爾米說,他已第4年製做,並按老闆的指導和吩咐,參與攪拌、蒸製等的製作。

靠近新年,雖然顧客最後一分鍾趕買貨,但他們並不急著做,堅守傳統製法,一鍋做好就賣,賣完再做一鍋。

林財達“公開”蒸製年糕,其員工希爾米在場細心看守火候。(林財達提供)
與其說禁忌,不如說,年糕品質與火候及食材等因素息息相關。

林財達說,一鍋可製逾百個,一鍋需耗用16個小時蒸製,因此趕貨期間,他22小時都要在攤檔看守火候。

另外,他認為,以前年代做時,由於是起火燒柴蒸製,火候必須控制得當,火勢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品質,因此與禁忌無關。

其妻黃群媄(35歲)說,手藝傳自婆婆,依據傳統製法,在製作上也使用白糖加入,而不是適用數小時就能看見色澤的黃糖。

她說,巫、印裔顧客都有光顧其檔,知道其成分及吃過者,都會回頭光顧。

配合農曆新年,仄瑪哈妮的椰漿飯檔口也賣起年餅來。

不易做 仄瑪哈妮:過程有趣

仄瑪哈妮坦言,製作並不容易,尤其是要把香蕉葉放置在鐵罐裡,若做得不好就會有破漏,這點需要功夫。

她品嚐後發覺口感好,味道香,但把這甜甜的,混入蕃薯做成炸更美味。

她想起,以前在甘榜生活的年代,華裔製作時,按照傳統老人家的說法,都不允許別人進入廚房觀看,有禁忌之說,因此林財達在外製作的方式較特別。

仄瑪哈妮(中)在林財達的檔口旁經營椰漿飯檔,人手不足時,就會過去幫忙林財達。

除此以外,以她對糕餅製作的認知大有不同的是,她發現的製作沒有加入椰漿,隻是簡單的糯米和白糖等,切片,炸

雖然製作看起來不易,但參與製作卻讓她覺得有趣,如有機會,她也想做。仄瑪哈妮的檔口,也經常會配合的節慶販賣不同的糕餅,而這一次她的攤檔桌上,就擺賣著黃梨酥。

報導/攝影:羅健傑

↓↓相關新聞↓↓

我們 戶外一起製作 賣你多元">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年糕

各族

一起做

新年快樂

我們

相關文章

辣死你嗎|羅健傑:最重要身體健康

向已故華裔外公鄰居學習 巫裔女子賣華人傳統年糕

傳統柴火製年糕 保留真正味道

【今日北馬頭條】英雄園大掃除各族響應 足球放一邊 外籍球隊下場撿

華裔男子攙扶巫裔老翁 網友感動:團結精神!

堅持傳統製年糕做法 李麗蓉傳承奶奶習俗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