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州行動黨這次的黨選成績,發生幾個現象令我感覺還蠻諷刺的。
我不是說彭文寶高票當選卻只能當州委,也不是說上屆獲得高票的佳日星,這次卻在15名“入圍”名單中吊車尾,飛空低過恰恰好第15位。
我說的諷刺現象是指,檳州行動黨在這次黨選中,隻有1名女性候選人是拿著“憑票”、名正言順進入州委行列,其餘女候選人如婦女組全國主席章瑛及檳州主席林秀琴、王麗麗、卡斯杜麗皆落馬。
我之所以說很諷刺是因為,過去行動黨女領導在爭取所謂男女平等議題上,一直都是領先其他政黨的女領導。檳州政府甚至還在州行政議會通過“增補女性州議席”(Top-Up Women-Only Additional Seats)建議,透過委任製度,確保檳州立法議會至少達到30%女性代表。
如果說,這個“增補女性州議席”的倡議是獲得行動黨黨員認同與支持,也許票選州委名單中,至少不會隻有1名中選者。但是現在檳州行動黨票選州委名單卻無法彰顯這項倡議,是否說明該倡議暫時未能贏得黨員的心?如此一來,如何說服選民接納州政府的這倡議?
固然認同章瑛“確保達到性別平等,就必須從增加女議員開始”的說法,但是增加女議員絕非是通過固打製。廢除固打製的口號,如大學招生固打製,行動黨立場是以績效製錄取學生,這方向無可否認行動黨喊得比任何政黨都來得響亮。如今掌權在手的行動黨檳州政府,卻衍生另一項固打製,以委任方式讓女性入州議會,而不是及績效製(大選)?
“增補女性州議席”最後可能出現的是,為了要增加女議員人數而填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