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吉玻

董事部

教育部

謝振南

校地

政府資助學校(半津)

政府學校

文 文 文

【今日北馬頭條】前車可鑒仍在愁錢 “轉政府學校,要三思”

(雙溪大年24日訊)建議無法承擔學校營運維修和基礎建設費用的政府資助華小,申請轉為政府學校;吉打3所政府華小董家協成員以本身為例,籲請政府資助學校應三思,避免得不償失。

吉中二條石明德學校董事長指出,該校原屬,在1962年學生近400人,無力承擔行政開銷下,才轉為政府學校,也歸於政府。

“不久後,所有政府資助學校(半津)華小,也獲得政府承擔行政開銷,我們再回頭看看當時的決定,就感覺被騙。”

他說,過去10年,該校學生人數暴增,也耗費逾200萬令吉,興建2棟共24間課室的教育樓。

吉打州政府華小董家協成員,籲請其他政府資助華小申請轉為政府華小之前應三思,左起許永嘉、李衍旺、謝振南和林洪幸。

“政府學校若要進行大型硬體發展,理論上是可以向教育局申請免費興建,但必須被列入大馬計劃下才有望進行。”


“理論和現實是有落差,要獲得批準大型工程並不容易,也基於教育不能等的理念,自行籌建新教育樓。”

他說,給予的基礎建設幾乎是一次性,如電腦室和學前教育班等設備,之後的維修包括電腦損壞等,都需要靠校長去申請。

吉北亞依淡育民華小學前教育班的遊樂園,一旦雨季就變成爛泥。

“若情況緊急,還是會自掏腰包,每年承擔的課室和基礎設施維修費等,平均花費逾3萬令吉。”

他說,過去國陣執政時,國陣議員或協調員,都有設法協助減輕發展負擔。

他透露,接下來還需要購買作為草場,估計需要200萬令吉。

他說,不奢求出資買下該,但若希盟國州議員能為該校爭取撥款承擔部分費用,對已經足夠。

許永嘉展示中正學校重建校舍的圖測。

2016年申請1723萬撥款全沒下文

2016年吉打政府華小提呈1723萬令吉撥款申請,全部沒下文。

吉中二條石明德華小家協主席李衍旺指出,2016年,吉打州愛心計劃獻華教協會就曾向首相、政府正副部長和馬華總會長提呈州內20所華小的撥款申請備忘錄。

“州內有21所政府華小,唯獨指南華小沒有提呈申請。”

他說,作為政府學校,其中差別就是水電費(除禮堂和食堂)都是由承擔。

二條石明德小學學生日益增加,董事部秉持“教育不能等”的理念,自行籌建的其中一棟4層樓新校舍。

“但給予政府資助學校的水電費配額,其實足夠支付學校水電費,因本地華小鮮少裝置耗電量大的電器如冷氣,因此政府資助學校在水電費大多沒有太大壓力。”

撥款或發展皆沒優勢

李衍旺認為,明德作為政府學校,無論是撥款或發展,幾乎沒有任何優勢,而隻有劣勢。

他指出,基於老師榮休和調派等問題,該校平均每個月都缺少2名至4名老師而必須聘請代課老師。

“明德老師不足的問題,過去數年來越來越嚴重,家協從2015年承擔的代課老師開銷,逐年增加,今年就達到1萬384令吉。”

他說,除此,家協也必須承擔更多課外活動開銷。

林洪幸展示,吉北亞依淡育民華小有待維修的基本設施照片。

他說,家協每年從學生家長收到的年捐約為1萬令吉,但常年開銷是逾4萬令吉以上,不敷的費用是靠每年一度的義賣會籌得,絕少對外募捐。

他說,一些民眾存在著政府學校不是應該所有費用都是政府承擔的印象,實際上一些學校的開銷,還是需要靠董家協去張羅籌募。

讓維修工程物超所值 冀直接撥款

“叫價1萬令吉的工程,實質價值或隻​​有3000至4000令吉,我們希望政府直接撥款,讓工程更物超所值,也真正解決學校的問題。”

吉北亞依淡育民華小董事長林洪幸指出,該校作為政府學校,雖然政府偶有撥款作為維修,但往往問題都不能一次過解決。

“政府學校所申請的維修工程,必須由政府指定的承包商去進行,但往往工程價值和實際價值落差很大。”

居林中​​正華小的舊校舍原址,校方申請重建已經5年,首期工程獲批但撥款還不了了之。

他說,其學校目前3項維修有待處理,即科學室遭白蟻侵蝕、學前教育班的遊樂場在雨季變成爛泥地,和電腦室的10台電腦皆損壞。

“科學室和學前教育班遊樂場的問題已經致函,但還沒有消息,電腦室的電腦也有提出申請,但一樣沒有下文。”

他說,該校是在1981年轉為政府學校,當時不大,後來獲得政府撥出並增建校舍等。

他說,該校目前有60多名學生,每年平均花費1萬令吉。

居林中正學校 危樓拆了5年
等錢重建無期

舊校舍拆除逾5年,居林中正學校要求原地重建,雖然首階段工程列入大馬計劃內,但至今撥款仍遙遙無期。

李衍旺

該校董事長許永嘉指出,雖然曾有人願意出資協助該校校舍啟動重建,但他都拒絕這些好意,因為他認為政府學校的基礎設施,就本該是政府應負起的責任。

“我寧可讓這些來自華社的錢,用來協助其他政府資助華小或獨中的發展。”

他說,該校的2棟單層校舍共10間課室,在2013年列為危樓被拆除後,在那之前,學生人數一度達1200人,是當地最大型的華小。

“校舍拆除後,課室只剩下18間而不敷應用,學生的上課環境擁擠,我就建議家長,讓學生轉校至周邊其他華小,數年下來,學生人數只剩下約400人,現有學校的硬體足夠應付。”

謝振南

他說,該校申請,在原地重建新校舍和改善基礎設施,工程總額達775萬令吉。

“教育局的發展部官員建議我們,把重建計劃分成數個階段,我們也聽取建議,提呈首期190萬令吉的4層樓共12間課室工程計劃給。”

他說,190萬令吉的首期重建工程,3年前被列入第11大馬計劃,但撥款至今仍無下文。

他說,隨著改朝換代,該校還是會繼續追問該計劃的進展。

許永嘉

他也指出,政府學校要申請任何維修撥款,都需要經由校長向寫信,因此校長的配合度也非常關鍵。

他說,該校也會因為緊急情況自行出資維修,但他會堅持要校長在工程後,致函“通知”教育局並報告開銷,借此讓教育局理解政府華小的並非對學校毫無貢獻。

報導:王凱莉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董事部

教育部

謝振南

校地

政府資助學校(半津)

政府學校

相關文章

檳華青:校園霸淩帶來終身陰影 促製定全國統一反霸淩政策

國會動態|單一大學入學考試利 法麗娜:仍需跨部門探討

完成SLDN學生可獲證書 佳日星:教長原則上同意

小五生遭霸淩|“我希望得到公平交代” 小五生母親 明向教長服務中心求助

恒毅華小獲批遷校 新址在西南縣

陳榮興:校園暴力零容忍 必須嚴厲處罰施暴者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