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12日讯)百物价腾,新学年开学日和农历新年接踵而来,治安不靖,女性避免穿金戴银及面对连锁金店巫裔经营者以薄利多销和幸运抽奖策略加入市场抢滩三大因素,造成吉打和玻璃市超过百间华裔金铺,面对严峻考验。
部分金商已转型,改经营当铺生意;另有许多金铺基于劫案发生和后继无人下,结束营业。
其中最明显见证是,九十年代,亚罗士打马来邮街约有十家的金铺,是各族人士选购金饰的天堂,又有金铺街之称;随着金铺劫案发生和后继无人困境,已失去昔日风貌,如今只剩两间金店。
吉玻金钻珠宝商公会主席林洪幸接受《中国报》专访时指出,面对由巫裔经营连锁金店加入战围,让传统华裔金店业者生意额大受影响。
他举例,金价每克市价约158令吉,而成本是155令吉或156令吉左右,但是友族连锁金店却能压低价格至每克153令吉80仙出售,甚至推出麦加旅游和幸运抽奖拉住消费群,令业者生意大受影响。
理事伍顺成指出,除了12月是学校假期和结婚佳节,外坡游客回乡度假稍为带动金饰生意销量,迈入明年1月新学年和农历新年,家长钱包大出血,金钻珠宝商生意将下降,跌了20至30%,料在明年3月后才能回扬。
他说,因劫案时发生,女性出街已没穿金戴银,以及市场经济低迷,造成金店生意额下滑。
他举例,马来邮街金铺多数因劫案和子女皆是专业人士,在无人接手下,不再经营此业。




付超过千令订金,一年后才取金
伍顺成指出,在百物通膨下,消费群皆缩紧腰包,不作额外花费;有者甚至付了超过千令吉订购金饰,却在一年后才回来取金饰。
“我们虽有权力取消相关订单,却没有这样做。”
他说,这些消费群付了千令吉订金,却基于要用钱而展期取货,显见市场低迷。
他说,以前的巫裔消费群喜爱穿金戴银,在稻田收割后会购买金饰保值,而今却没有此风气。
他说,过去,巫裔消费群手头多余金钱,会卖掉旧金饰,换取价值更高的金饰,但现在却是要求金店业者稍为修补金饰再佩戴,不再多花费。
受询及新年金饰销量,他认为不乐观,因开学和新年都要花费,华裔也不流行新年买金保值。
林洪幸说,市场上仍有豪客以计万令吉买金而面不改色,至于华裔以“土豪”方式购买金饰风光办婚礼或当嫁妆,则卖少又见少。
他说,今日,金钻行业已非华人业者垄断,业者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作出调整,希望未来年轻人接班后可作出改革,避免在发展洪流中被淘汰。


含欺诈成分
“我不会去跟随友族卖金的那套销售模式,对我而言,那有欺诈成分。”
在双溪大年大街经营金店的一家业者接受《中国报》询问时指出,他不否认友族金店确实有让华裔传统金店面对顾客流失。
“我们这些老字号,靠的是信誉,顾客也都是常客。”
他说,友族金店为了竞争,透过广告打出的优惠金价(每公克)甚至低于成本,但造工费暗地里调高数倍。
“如一枚金戒指,一般用金约3公克,我们的金店的工费就收40至50令吉,但友族金店则收了约120至130令吉。”
他说,有时候,一条项链的工费,在华人传统金店是收费200令吉,但友族金店则收费接近1000令吉。
他说,也有巫裔顾客光顾这些友族金铺后,把金饰和收据交给他看,经过他解释后才知道原来所谓“优惠”的金饰品,根本不便宜。
双溪大年大街共有5间华裔经营的金铺,大部分都是数十年的老字号,至于由巫裔业者经营的金铺共有6间,另有一间是由印裔业者经营的金铺。
陈泮洋(41岁,新成金铺东主)
相信友族金店是仿效泰国经营方式,压低价格至跟成本差不多或一样,然后再通过加工或工钱等其他服务,赚取盈利。
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和传统的金店不同,他们通过多款、新款的金饰来吸引顾客。
我们的金店大多是做巫裔的生意,因此为了与巫裔金店抗衡,有时也必须降价。

伍顺立(58岁,金益金铺东主)
一些巫裔金店为了吸引顾客上门购买金饰,以低过成本的价格出售金饰,再从人工费抬高价格。
金饰价格可能是1000令吉,但是他们售卖800令吉而已,而人工费原本大约只需20至30令吉,他们则可以抬高至80令吉以上。
如今,经济不景气,再加上治安败坏,许多人都不敢穿真金出街,因此也减少购买金饰,除非是结婚时,各族都会选择购买金饰。
如今金饰业难做,因此我也慢慢转型,专做当店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