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用餐後要自行丟垃圾,竟被母親阻止,還被指示把紙巾繼續留在桌上,讓店員收拾 。但小孩沒有聽從,執意要自己垃圾自己清理,結果被母親嘲諷孩子想當“肯德基員工”!
孩子聽後會怎樣想?
首先,孩子會質疑吃完食物,杯盤垃圾要自己收拾的行為是否正確,而孩子的價值觀也會被扭曲,即他會以為當快餐店員工就是不好;再來,就是孩子被教育成“自己的垃圾,別人來收拾”。
要不是這母親與孩子的談話與互動,被網友放上社交媒體轉述,我們還真的不知道社會上竟有此等父母,對別人的行業不敬就算了,卻還要灌輸“付了錢就要服務到底”的觀念,這種大人真的要被重新教育。
什麽都講錢的觀念,我們一點都不陌生:“路上的垃圾何必收拾?有付門牌稅的”,於是垃圾隨便亂丟,等市政廳收拾,或用餐時貪小便宜:“紙巾丶塑料袋多拿些,付了錢的”。
其實,何必這麽糾結?何必計較得失?一切其實很簡單,隻不過需要大家舉手之勞,每個人出點力量就可以大大改變環境。見到有垃圾就隨手拾,用完餐杯盤就隨手清理,地球資源有限,所以不必隨心所欲消耗紙巾塑料袋。
在台灣,民眾就是這麽主動,用餐完畢會收拾杯盤丶分類廚餘和處理桌上的垃圾,如此一來,商店不必聘請更多人手,服務員可把心思花在如何更專業服務顧客。
主動收拾杯盤丶把廚餘分類出來,政府在推動廢料循環管理的相關政策時,起碼成功一半,因為垃圾從一開始已經源頭分類。
看看本地,僅極少數餐廳如素食店丶自助餐廳,及威省市政廳第16樓餐廳規定顧客主動收拾杯盤丶分類廚餘垃圾。
隻需要每個顧客盡那麽一分綿力丶舉手之勞主動收拾,就能對環境帶來多多好處,我們的政府何時要考慮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