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檳島

升旗山

纜車

徒步

上山維修

文 文 文

讓乘客“一路通”向升旗山 員工徒步走上山施工

(檳城20日訊)2009年中央政府撥款6000萬令吉,以後提升整個車廂及鐵軌的費用,然而為了讓乘客可以一路直達山頂,整個工程團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升旗山第一代纜車於1977年退役。

為了讓乘客不必中間下車,當時鐵軌的設計多出一條繞道鐵軌。這一繞道鐵軌,隨即為工程帶來更多施工難度。

第一代及第二代的纜車必須在中站轉站,才能抵達山頂。

當時,因大型機器無法送達,加上施工地點在山上,參與工作的員工都必須走到上山,再以鋤頭等輔助工具挖掘。這一挖,前前後後費時5個月。同時,還要在不傷害原有中站車站建築本身的情況下,遷移支撐中站車站的其中一面牆。

陳瑞興對於自己可以參與纜車及鐵軌提升計劃倍感榮幸,其身後為第二代的纜車車廂,目前在置放在纜車中站。

提升工程項目總負責人陳瑞興,回憶起當初這項工程時,仍曆曆在目。

他說,由於部分工程在山上,許多大型機件都沒有辦法運上去,加上環境保護的考量,許多事情他們都必須用最原始的方式來進行。


他今日接受機構通訊組發布的訪談時,這麼說。

施工處位於山上,由於大型機器沒辦法抵達,所有只能用人手挖掘。

他說,車廂及鐵軌提升工程完工後,載客量從每小時的280人,提升至每小時1000人,由山腳直抵山頂,由原先的每趟月半小時路程,縮短至大約5分鍾,這不僅大大的提升了效率,也縮減了候車時間。

由瑞士製造的新纜車,必須用吊車調到鐵軌處。

“第一代與第二代的,因當時隻是更換車廂,並未提升鐵軌以及機件係統,因此載客量並無並沒有因更換車廂而提升,一直到第三代將鐵軌一起提升後,載客量也得以翻3倍。”

談到這項工程中,哪個部分讓他最難忘,他說:“我是第三代抵達後,首趟載程的首名乘客。”

當年完成提成纜車車廂及鐵路係統後,陳瑞興總算鬆了一口氣,並興奮的在新纜車車廂前留影。

第三代還可以用使多少年?

第三代從2011年5月開放使用至今,已接近10年,這一代的鐵軌及車廂,又還可以使用多少年?

陳瑞興(站者左2)當時與其同僚到瑞士驗收車廂,站者右二為時任檳州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林峰成。

第三代與第二代有什麼區別?如何運行?當年的工程,從計劃書到完工,到底還有什麼秘史仍未被揭露出來?

如果你對這些有興起,一定不能錯過今年的佳節,因為提升工程的總負責人陳瑞興,到時會一一為大家揭露,同時也會分享一些獨家的照片及故事。

陳瑞興是升旗山第3代纜車的首名乘客。

機構周一發文告說,無論是第一代或是第二代的,每個小時的載客量是大約280人,乘客必須在中站轉站才能抵達山頂,每趟從山腳到山頂的車程,必須耗上大約半小時才能抵達,若遇上假日遊客增多,排隊等候的人龍可想而知。

“2003年12月8日,公共工程局在修複拖纜時,上半部軌道的拖纜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斷裂,慶幸是當時並沒有造成任何人的傷亡。由於這些拖纜需要從瑞士特別訂製及進口,因此大約10個月後,拖纜才得以重新安裝回鐵軌上。”

2003年12月8日,拖纜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斷裂,慶幸的是當時並沒有造成任何人的傷亡。

有興趣者,可在8月5日,下午2時至4時,前往的Bellevue酒店,了解的百年故事,此活動免費但須先報名。

舊機房的機器曾經發生爆炸,導致纜車故障。

拖纜斷裂開啟提升工程前期計劃

機構指出,2003年12月的拖纜斷裂事故,對時任州政府敲起了警鍾,及鐵路的提升工程已經是刻不容緩,並正式展開了了提升軌道的前期計劃。

提升鐵軌的設計多出一條繞道鐵軌(紅色線條處),這讓乘客無需再中站轉站,省卻時間。

“這期間,也面對多次的損壞,偶爾的變壓器損壞,更曾發生過機房裏的機器爆炸,一旦這些機件出意外,就會故障,讓遊客即居民怨聲載道。”

該機構說,2009年,中央政府決定撥款6000萬令吉,作為提升整個車廂及鐵軌的費用,並於2010年4月展開,2011年5月正式重新開放。

陳瑞興與第二代及第三代的纜車車廂合影,非常具有曆史意義。

↓↓更多新聞↓↓

升旗山 員工走上山施工">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升旗山

纜車

徒步

上山維修

相關文章

施工期重型車輛頻繁通行 民眾受促避免用吉普車道

配合空中吊纜工程 植物園睡蓮池旁泊車位 周六起關閉

升旗山零垃圾活動 逾800人登山撿垃圾

黃義恩促檳州府吸取教訓  防樹倒傷人影響旅遊形象

中國女遊客遊升旗山 遭樹枝砸背受傷入院

阿逸布爹區3工程撥款已批 林冠英:勿讓發展影響生活素質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