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9日訊)交通部秘書長拿督依山依薩說,交通部將修改1987年陸路交通法令相關條文,提呈國會尋求通過,以提高現有罰款與加重刑罰包括監禁,對付未成年飆車族的父母丶觀眾與協助改裝的車行,杜絕日益猖獗的飆車族問題。
他說,修正法案原定在10月國會召開時提呈,唯,因交通部剛收到檳州飆車死亡案調查報告,還需要收集各方意見導致有所延誤,相信可在來年國會首次會議上順利呈。
他今早在檳州警察總部,針對檳城上個月發生飆車致5死2傷車禍,討論短期和長期有效方法,以杜絕飆車問題時,這麽說。在場陪同尚有武吉阿曼交通調查及執法局總監拿督末卡欣卡林丶檳州總警長拿督蘇海利,與檳州陸路交通局局長阿德南。
攝影:紀允賢
他說,早前交通部曾針對醉駕修改法令,加重刑罰後已取得不錯成效,因此他相信,若在解決飆車問題上也效仿,將可有效杜絕國內飆車問題。
他說,除了會面臨監禁刑罰,針對超速駕駛罰款數額,交通部也計劃將最低300令吉至最高2000令吉刑罰,提高至5000或1萬令吉。

“因罰款數額太低,導致飆車族被捕後,已做好心理準備,繳交低額罰款即可了事,唯有再度提高數額,才能有效製止繼續飆車。”
他說,未成年飆車族父母同樣會受到對付,因父母有責任保護未成年孩子,避免他們成為死亡車禍受害者,也威脅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
“飆車族所引發死亡車禍,除令死者父母親傷心欲絕,亦可能導致家庭失去經濟支柱,因為逝者可能是家裏收入來源,也進而造成國家經濟損失。”
非法改裝摩哆車廠業者 執照或被吊銷
依山依薩說,除了飆車族與父母,會遭受對付者,還有協助飆車族非法改裝摩哆車廠業者,他們或會面臨營業執照遭吊銷與車廠設備遭充公。
他說,根據了解,飆車族勝出後會讓協助修改摩哆車車廠爆紅,吸引更多飆車族上門光顧車廠改裝摩哆,因此為有效杜絕飆車族,才將車廠也納入受對付目標之一。

“交通部也會成立專案小組,集合執法單位與社會人士,包括非政府組織等,收集意見並付諸行動,以杜絕飆車文化,也會首先在檳城執行,再逐漸推廣至其他州屬,最後再推至全國各地。”
他說,除了執法,他也促請社會各界人士,關注飆車族不健康生活方式,並呼籲年輕人應該多參與有意義活動,而非涉及在危險行為中。
提高飆車族車險保費
依山依薩強調,飆車族行為害人害己,已達到令人厭惡程度。唯,雖然交通部丶警方和陸路交通局,已商議短期和長期方案,以杜絕飆車問題,但,現階段還是先繼續展開取締行動為主。
“陸路交通局可設立檔案庫,將因飆車而發生車禍騎士資料,存入資料庫供相關者查閱,或可提高涉及者車險保費。”

題。左起為蘇海利丶末卡欣卡林與阿德南。
他說,執法員在取締飆車行動中,為保安全多數會采用拍照執法,包括飆車族和觀眾,會攝下涉及者摩哆車車牌,再通過車牌號碼前往騎士住家或工作地點抓捕。
“一些先進國家早前也面對飆車問題,但都通過有效政策成功解決,相信大馬也會有成功一天。”
蘇海裏說,警方與飆車族之間的“抗戰”,早在40年前就已開始,如今是時候集結各方力量,共同杜絕飆車問題,歸還國家與人民一個安寧社會。
展開馬路流氓 1096次取締行動
根據大馬交警數據,全馬各州今年截至6月,針對馬路流氓共展開1096次取締行動,其中1451人因違法被逮捕,警方共發出2萬1258張罰單,另有2200輛交通工具被充公。
其中,檳州警方共充公474輛摩哆,位列全馬榜首,位居其二則是彭亨,共充公259輛摩哆,第三則是沙巴,共充公252輛摩哆。

另外,馬六甲警方展開最多次取締行動(186次),其二則是霹靂(160次),沙巴(104次)則位居第三。
警方開出最多張發單方面,雪蘭莪警方位居榜首(3513張),其二則是霹靂(2661張),檳城則位居第三(2592張)。
數據顯示,全國自2019年至2021年,共有32萬9296宗涉及馬路流氓意外,其中1萬188名摩哆騎士死亡丶分別是2019年的3959人,2020年的3118人以及2021年3111人。
上述意外中,共有6658人受重傷,分別是2019年2009人丶2020年的2050人與2021年的2599人;另有12萬7765人受輕傷,分別是2019年4028人丶2020年7079人與2021年的11萬6658人,重丶輕傷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