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典範】看重宗親情誼 默默奉獻 李雙助為宗親 服務到老

92歲的李雙助1930年出生於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梅山正芙蓉村,在1946年見證了抗戰後中國經曆的百廢待興,民不聊生的時代,毅然南來馬來西亞謀生。
由於當時南益橡膠廠老闆李光前為同鄉人,也大量錄用同鄉為員工,李雙助透過在南益橡膠廠工作(Lee Rubber)的友人介紹,從中國南下至新加坡,再搭乘火車到檳城,後被安排暫住檳城南益宿舍,再由公司安排膳宿,等待安排工作。
1947年,南益橡膠廠在雙溪大年二條石設廠,李雙助就開始在工廠上班當文員。
從18歲做到65歲 視南益橡膠廠如家
李雙助是家中長子,在未下南洋謀生之前,曾就讀至初中。當時家鄉中隻有最優秀的6人才可以獲選參與省城考試,而他是其中之一。
李雙助說:“當時要從鄉下到城裡考試,需要走一天一夜,那一次考了第一名,還得到了一包約5公斤的白米作為獎勵,對於當時糧食有限的時代,這對於當時的我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也永遠難忘。”
但即便考了第一名,李雙助當時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毅然決定在18歲的那年跟隨同鄉,離鄉背井到南洋謀生。
“南益橡膠廠對於同鄉照顧有加,當時很多數員工都是姓李的。我初期到來也沒工作,只能幫頭幫尾,但也所幸受過教育,因此數個月後也隨著南益在二條石設廠,獲得文員一職,月薪30元。”
這份文員工作,李雙助一做就一直到退休,從1947年18歲,一直做到65歲,直至瓜拉吉底的南益橡膠廠歇業。
但也因這個經曆,讓李雙助對於宗親情誼尤為重視,以致後來他在雙溪大年,幾乎為了吉中李氏宗祠(吉中李氏宗親會)奉獻了近乎所有青春,包括擔任了多年的財政職位。


李雙助身為工廠文員,一旦經理不在,幾乎所有事都是他負責。
當時橡膠事業興旺,李氏秉持誠信,在工作上一絲不苟,敬業樂業。
心係家人 月薪30元寄20元回鄉
李雙助是家中唯一南下南洋的孩子,謀生之餘,也謹記中國家鄉家人所需。他將打工所賺取的月薪30元中的20元寄回家鄉。基於平時膳宿都由公司提供,因此他會將剩下的10元儲蓄下來。
“當時30元的幣值並不小,那時候雙溪大年周邊稻田芭,每廊才價值約50元。”
李雙助也是個極為念親情的人,其生母早逝,因此他也感恩繼母對其弟妹照顧有加,因此在繼母離世時,他雖無法回到中國奔喪,但也寄了5萬人民幣作為繼母的喪費。
心係家人的李雙助也多次回到中國,與弟妹親友見面。

為吉中李氏宗親會盡心力 任財政職位至82歲
在吉中李氏宗親會,李雙助從早期還未正式創立就跟著宗親們開始參與祭祖等宗親活動,直到吉中李氏宗親會正式成立,他都一直用心盡力,協助推動會務。

“宗親會是很好的社團,它可以幫助鄉親,如為宗親提供貸學金,成績優秀者可以豁免付還,此外也有很多照顧宗親福利的活動。”
李雙助在吉中李氏宗親會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時,就擔任理事,也從第6屆至第14屆(1995年至2012年)擔任財政要職,卸任時已是82歲高齡。

在任期間,舉凡宗親會舉辦活動如祭祖等需要收費,他都會和理事登門逐戶拜訪,每個會員住在哪裡,他都了如指掌。

對於宗親會,李雙助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全球李氏懇親大會或其他州屬李氏有活動等,他幾乎從不缺席。

如今已92歲高齡的李雙助,也曾是外丹功的老師,是雙溪大年最早期的外丹功參與者。
儘管李雙助的身體和體力已大不如前,但李雙助每日起身後依然會用約一小時來打功,這個習慣也維持逾30年。
李雙助:做人需秉持誠信
無論是對於工作、吉中李氏宗親會,李雙助都秉承必須有始有終;也堅持做人必須秉承誠信,人生功課才會更圓滿。
作為社團的“資深財政”,他也勉勵每個人必須有儲蓄的習慣,不能賺多少就花多少,甚至超額開支;隻有妥善管理財政,生活才能過得更無憂和安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