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李双助193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泉州府南安县梅山正芙蓉村,在1946年见证了抗战后中国经历的百废待兴,民不聊生的时代,毅然南来马来西亚谋生。
由于当时南益橡胶厂老闆李光前为同乡人,也大量录用同乡为员工,李双助透过在南益橡胶厂工作(Lee Rubber)的友人介绍,从中国南下至新加坡,再搭乘火车到槟城,后被安排暂住槟城南益宿舍,再由公司安排膳宿,等待安排工作。
1947年,南益橡胶厂在双溪大年二条石设厂,李双助就开始在工厂上班当文员。
从18岁做到65岁 视南益橡胶厂如家
李双助是家中长子,在未下南洋谋生之前,曾就读至初中。当时家乡中只有最优秀的6人才可以获选参与省城考试,而他是其中之一。
李双助说:“当时要从乡下到城裡考试,需要走一天一夜,那一次考了第一名,还得到了一包约5公斤的白米作为奖励,对于当时粮食有限的时代,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也永远难忘。”
但即便考了第一名,李双助当时也找不到工作,这让他毅然决定在18岁的那年跟随同乡,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
“南益橡胶厂对于同乡照顾有加,当时很多数员工都是姓李的。我初期到来也没工作,只能帮头帮尾,但也所幸受过教育,因此数个月后也随著南益在二条石设厂,获得文员一职,月薪30元。”
这份文员工作,李双助一做就一直到退休,从1947年18岁,一直做到65岁,直至瓜拉吉底的南益橡胶厂歇业。
但也因这个经历,让李双助对于宗亲情谊尤为重视,以致后来他在双溪大年,几乎为了吉中李氏宗祠(吉中李氏宗亲会)奉献了近乎所有青春,包括担任了多年的财政职位。
李双助身为工厂文员,一旦经理不在,几乎所有事都是他负责。
当时橡胶事业兴旺,李氏秉持诚信,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敬业乐业。
心系家人 月薪30元寄20元回乡
李双助是家中唯一南下南洋的孩子,谋生之馀,也谨记中国家乡家人所需。他将打工所赚取的月薪30元中的20元寄回家乡。基于平时膳宿都由公司提供,因此他会将剩下的10元储蓄下来。
“当时30元的币值并不小,那时候双溪大年周边稻田芭,每廊才价值约50元。”
李双助也是个极为念亲情的人,其生母早逝,因此他也感恩继母对其弟妹照顾有加,因此在继母离世时,他虽无法回到中国奔丧,但也寄了5万人民币作为继母的丧费。
心系家人的李双助也多次回到中国,与弟妹亲友见面。
为吉中李氏宗亲会尽心力 任财政职位至82岁
在吉中李氏宗亲会,李双助从早期还未正式创立就跟著宗亲们开始参与祭祖等宗亲活动,直到吉中李氏宗亲会正式成立,他都一直用心尽力,协助推动会务。
“宗亲会是很好的社团,它可以帮助乡亲,如为宗亲提供贷学金,成绩优秀者可以豁免付还,此外也有很多照顾宗亲福利的活动。”
李双助在吉中李氏宗亲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时,就担任理事,也从第6届至第14届(1995年至2012年)担任财政要职,卸任时已是82岁高龄。
在任期间,举凡宗亲会举办活动如祭祖等需要收费,他都会和理事登门逐户拜访,每个会员住在哪裡,他都了如指掌。
对于宗亲会,李双助可以说是出钱又出力,全球李氏恳亲大会或其他州属李氏有活动等,他几乎从不缺席。
如今已92岁高龄的李双助,也曾是外丹功的老师,是双溪大年最早期的外丹功参与者。
儘管李双助的身体和体力已大不如前,但李双助每日起身后依然会用约一小时来打功,这个习惯也维持逾30年。
李双助:做人需秉持诚信
无论是对于工作、吉中李氏宗亲会,李双助都秉承必须有始有终;也坚持做人必须秉承诚信,人生功课才会更圆满。
作为社团的“资深财政”,他也勉励每个人必须有储蓄的习惯,不能赚多少就花多少,甚至超额开支;只有妥善管理财政,生活才能过得更无忧和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