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5日訊)檳島市政廳的文化藝術傳統行業倡議,熱不起來?
檳島市政廳在2017年撥款約300萬令吉,以修複汕頭街6間戰前屋,計劃出租給老行業包括文化藝術行業,不過當局經過數次的公開招標,仍沒有接到相關的傳統行業業者競標,因此當局將推動文化藝術行業的概念,轉移到椰腳街廣場(Komplex Lebuh Pitt)。
《中國報》記者到汕頭街時發現,該原本計劃出租給文化藝術傳統行業的6間戰前屋底樓,已經全部出租,並且全都是食肆業。

同時,《中國報》也到椰腳街廣場了解情況時發現,該10間店鋪當中,隻有2家店鋪(4個單位)營業,都是屬於售賣畫作和紀念品。現場也看到2名流浪者睡在石椅上,店鋪周邊的清潔程度並不理想。
其中一家店員透露,該店鋪是在去年12月入駐該廣場,目前顧客都是郵輪或是本地遊客居多,收入暫時還是可以應付開銷。


她坦言,該處不時會有流浪漢出沒,該店鋪的營業時間是早上8時30分至下午3時而已。
另一方面,檳島市政廳王宇航指出,自沒有文化藝術傳統行業業者競標汕頭街後,檳島市政廳就開放給各行業競標,不過當局還是保留店屋“下店上住家”概念。

“現在該6間戰前屋樓下已經出租,但樓上是供人居住。”
他也說,文化藝術傳統行業都是屬於冷門、利潤低行業,或許這是沒有相關行業的業者競標汕頭街店屋原因。
王宇航:疫情影響進度
王宇航透露,由於疫情的關係,椰腳街廣場的文化藝術傳統行業概念也停頓下來,也有租客退租。

“市政廳就將汕頭街原先文化藝術傳統行業倡議的概念,‘移師’到椰腳街廣場。該廣場有10個單位,現在已經租出8個單位,每個單位月租最低是270令吉。”

他指出,檳島市政廳也有設限椰腳街廣場的租客,租客必須從事文化藝術傳統行業,而且也必須在現場有進行製作,比如現場作畫等。
新聞背景
由於喬治市老行業面對產業被屋主出售,而必須遷出喬治市,擔憂會影響了喬治市世遺地位,檳州前首長林冠英在2015年宣布,州政府將修複屬於檳島市政廳位於汕頭街6間戰前屋(門牌94號、96號、98號、100號、102和102A號)的產業,作為安頓老行業方案,以便保存與喬治市世遺地位息息相關的老行業。

上述6間戰前屋遲至預計2018年竣工。民青團在2019年揭露,其中一間店屋被已被當成酒店。但是,檳島市政廳當時否認,並指該6間戰前屋尚在裝修中,目前並沒有任何商業活動在進行。
民青團當時也曾召開記者會,指上述6間戰前屋,過去是經營傳統中葯、裁縫業及小販。
報導/攝影:梁儀雅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