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8日訊)“每個人做生意手法都不同,若我一直隨物價漲價,顧客跑掉,我也是沒生意可做。反之我便宜賣,則有顧客長期來光顧。”
早前獲檳州政府頒發“最親民食物獎”的粿條湯小販方秀枝指出,她在發林巴刹小販中心經營湯面攤約18年,僅起價過2次。
她說,從一開始做生意的2令吉40仙,一年後起價至2令吉50仙,到目前的3令吉。
拍攝:陳紫淩
她說,過去的16年,她不曾漲價,直到今年3月實在頂不住,因百物上漲,她才起價50仙,這也是她經營18年來,第2次漲價。
方氏說,可能她賣的湯面價格便宜,很多時候不是她“感謝”顧客惠顧,反而是顧客每次來吃面後,對她說“謝謝”,指吃不到這麼便宜的面。

“所以錢少賺一點,我也不覺得苦,更不會虧。反而我看到顧客們吃得開心,我也開心。”
方秀枝(54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這麼說。

她指出,當年她在家車衣謀生,但賺不多,生活蠻辛苦,後來她就決定自己做點小生意,繼而踏上熟食小販之路。
“當年我還住在壟尾一帶,就選擇在發林巴刹小販中心做生意,路程比較靠近,結果就這樣賣了18年。”

她說,發林一帶有不少老人家和樂齡人士,他們已沒有工作能力,靠孩子養。
“我賣便宜一點,老人家吃了也沒壓力。”

她強調,她是以一顆感恩的心來經營這湯面攤檔,且很多顧客都成了長期支持她的熟客。
方秀枝的湯面攤,是每天早上7時30分開始營業,賣到中午12時,或賣完為止。

其攤檔沒有固定的休息日,要支持這位“良心”小販的民眾,看來要靠“緣分”了。
就算同行不認同 也堅持便宜賣
“能獲獎,獲得檳州政府表揚,是一種肯定與認同,我當然開心。”
方秀枝指出,盡管她憑良心便宜賣,可能會招惹到一些同行的不滿,指影響市場,但她會堅持自己的原則,讓民眾在百物漲個不停的年代,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一餐溫飽。

她說,有些同行不認同其作法,即賣到這麼便宜,但她覺得她僅是憑良心賣湯面,沒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所以她會繼續保持其一貫的做生意方式。
早年方秀枝與家人住在靠近發林巴刹的壟尾,而今已遷去威省柔府,每天來回做生意,是一段遠距離。

但方氏不嫌丹車勞頓之苦,每日大清早就駕車過檳城大橋,來到巴刹小販中心,在自己租用的攤檔內開始忙碌的一天,為支持她的老顧客們,煮出一碗又一碗的“良心”湯面。
獲獎後多了新臉孔來捧場
方秀枝坦言,在她獲得“最親民食物獎”及被媒體報導後,多了很多新臉孔來捧場支持。
她說,雖然她有賣粿條湯,但其湯面攤最受歡迎的湯面,其實是她自製的板面。

“我賣的板面有分清湯和幹撈,面條都是我自己做的。”
她指出,除了板面和粿條湯,雞絲米粉湯也是受顧客歡迎的食物之一。
方秀枝的湯面攤,有多種面類選擇,包括粿條湯、板面、砂煲面、鴻圖面、雞絲米粉湯、面線糊、珍珠粉等。
這些湯面的價格,都是最低從3令吉起至最高4令吉,有些3令吉50仙,大份的則是4令吉。
“砂煲面也是3令吉一碗,加蛋的話則是3令吉70仙。”
方氏解釋說,早年巴刹小販中心僅有2、3個熟食攤位,為了讓顧客多點選擇,她就提供多種類湯面,一直賣到現在。
報導/攝影:陳紫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