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9日訊)在北海甘榜孟加裏老街路旁,有一家擺滿竹條、木條的老門店,店鋪前掛著竹製卷簾,象征著它們的招牌。
視頻:黃意婷
這家店鋪是當地數一數二的老店,在此立足逾70年,它就是“合興竹蔗廣告”,除了製作竹製卷簾,也製作木製卷簾。
說起竹製卷簾,大家對它的存在,並不陌生,除了是遮陽工具,也扮演著老雜貨店、老茶室、老店鋪等的招牌,卷簾外會漆上店號、標誌等,方便顧客辨認。
這家老店鋪的業者,是68歲的史炎平及其兄長的孩子(侄兒),一起默默經營。

史炎平向《中國報》娓娓道來老店鋪的故事,他的父親原本從事雜貨生意,後來一些因素而決定轉行製作卷簾,幾年後父親離世,其成年的兄長接手,負責發揚父親的手藝。
當時正值少年的他,已與兄長一起經營,數年後兄長去世,他便接手留下來的生意,一直默默經營至今,做著做著也接近50年了(與其哥哥一起經營時算起)。

“我隻是因為興趣,才堅持至今;這個手藝,讓我體會酸、甜、苦、辣……還有鹹。”
炎平,人如其名,熱愛手藝、甘於平凡,因年少時被羅厘輾傷腿,留下永久後遺症,因此行動緩慢,這也是他數十年來堅持卷簾事業的原因之一。

每每有訂單時,他就側盤坐在洋灰地上,嚴謹的削著竹條,務求每根竹條大小一致。
“二、三十年前,我的訂單來自雜貨店、咖啡店,北海空軍基地的洋人軍官也喜歡我的卷簾,也跟我訂;現在我的訂單主要供應給住宅或五星級酒店。”
製作卷簾不容易 一卷簾子耗時近3周
史炎平說,平均製作一卷卷簾相當耗時,要接近3周才可完成,從削竹條、測量大小、接駁定型、上漆等,每一道工序都很考功夫。
他說,簾子可以卷上卷下,離不開滑輪,在接駁和綁定卷簾時,要顧及最後能否在滑輪順利轉上轉下。

“竹簾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多強烈的陽光照射,依舊不燙手,一卷簾子到我手上經過觸碰,我就能告訴你質量好壞。”
炎平製作的卷簾,慢工出細活,接訂單也是有限,隨著年歲漸長,到了交貨期間,會與侄兒一同出門為顧客組裝,因為他無法攀高爬低。

慢活無人做 自己慢慢挨
史炎平坦言,這活(製作卷簾)不能賺大錢,也請不到人(外勞)來幫忙,因此他本身有正業,就是當電技工。
“外勞也不要做,因為賺不多,而且也考耐力,製作卷簾的工序多。”

他說,從他接手開始,一切為了生活及興趣,晚年因為興趣而堅持至今。
“我見證這裏鋪馬路、店鋪‘摩登化’、高樓聳立等,人事變遷很大。”

炎平邊吐著煙圈,述說著他從業的故事,接手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事;他的故事,藏著滄桑,削竹片時雙手經常被刺傷,他挑走“肉中刺”後,繼續幹活,隻為給客戶製作最好的手工。
這手作的竹、木製卷簾,是不少50後至90後的共同記憶,看著這些卷簾,思緒仿佛回到童年前往老雜貨店買東西的情景。
報導、攝影:黃意婷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