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及糧食安全部稻米與白米監管組主任阿茲曼說,有商家一碟白飯賣3令吉50仙,但一包10公斤的本地白米售價為38令吉。
也就是說,商家用38令吉煮出100碟白飯,一碟白飯的成本隻是38仙,但卻賣到3令吉50仙,搞到官員也很吃驚 。
其實,類似的“吃驚”,連月來許多人都曾經經曆過,甚至有人苦笑說,現在吃一碟有雞有肉有蛋有菜的經濟飯,分分鍾會一邊吃一邊“牙痛加肉痛”。
若再拿一條魚,經濟飯的價格更加不敢想像。
有小販說,現在水電費丶食材原料樣樣漲,再加上還有給工人薪水,他們也無可奈何。但在另一邊廂,卻有友族小販以椰漿飯1包賣1令吉價格而爆紅。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小小一包的椰漿飯內,包含8分1的雞蛋丶江魚仔丶米飯和叁巴醬。
當記者問他,這樣賣法有得賺?這名友族攤說,因為薄利多銷,還是有賺錢。
所以,同樣是以米飯為主食,為何這名小販能做到薄利多銷,現在的一些經濟飯,卻動揶叫價10令吉以上?
唯一解釋,的確如發現米飯叫價過高的官員所說,賣太貴了。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食材丶原料丶水丶電費漲價再加上租金及員工薪金,的確讓不少業者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但如果價格漲得太高,越來越多人吃得“牙痛肉痛”,遲早會面對客流量流失的問題,那時更加得不償失。
對於經濟飯價格太高的爭議,一些人會說,吃的人如果嫌貴,自己在家煮。
一些人會說,東家不吃就吃西家,應該多光顧收費合理的小販業者。
但更多人會說,如果不是政府一直增稅丶調漲收費又沒有能力振興經濟,就不會有那麽多物價飆漲,民間唉聲歎氣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