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州大臣沙努西說,大馬每年有480萬人次前往泰國旅遊,前來我國的泰國遊客則相對較少,即每年為130萬人次,其中一個原因是語言溝通問題。
大臣說,泰國宋卡府府尹頌挪講法告訴他,即泰國人不擅長以馬來語和英語溝通,不像大馬人能說英語,有者還會說泰語。
明眼人看了聽了,都明白,這個可能是事實的一部分,但未必是事實的全部,作為政治“老油條”的大臣,哪有可能不懂?哪會認同語言溝通是造成泰國遊客比較少來大馬旅遊的原因?
當然不可能咯。因為目前的先進科技,隻要有一台手機,到國外旅遊的人隨時都能靠“穀歌翻譯”與人溝通。
比如到泰國,不懂泰文的人若要與當地人溝通,隻要輸入中文丶英文或馬來文後,“穀歌”就會協助譯成泰語;同樣的情況,如果到日本,“穀歌”也能瞬間譯成日語,協助解決語言溝通上的問題。
所以,語言溝通,絕對不會是一個國家遊客比較少來另一個的最大原因。
當然,客人雖然客氣,主人家那別那麽當真了。聽到客人的說,主人空應該要想想,又或則花時間探討,為何國內的旅遊景點,沒有辦法在吸引更多遊客過來?是不是旅遊景點食物收費過貴讓人覺得不物有所值丶衛生狀況或治安,是否讓遊客感到舒適與安全?
又或則說,入境程序是否繁文縟節?這裏的旅遊環境與氣氛是不是友善與切?
就像許多大馬人,即使不懂泰一個勁也要到泰國旅遊,和不擅長馬來語或英語溝通的泰國人打交道,其中一個原因,是到泰國旅遊,物價便宜,不管是用餐或購物,錢包也不會那麽“大出血”。
所以,別人客氣,真的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