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0日訊)武吉丁雅州議員魏曉隆建議中央政府,在第13大馬計劃中,重新分配銷售稅收入。
他說,中央政府應以各州對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貢獻,提供最低限度的銷售與服務稅(SST)收入份額,以彌補州屬稅基狹窄所帶來的財政限製。
他說,中央政府應為所有州屬提供基於新公式的均衡撥款,該撥款不僅考慮人口規模,也考慮經濟貢獻和財政需求;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機製,即定期報告,以便各州屬了解預算並能夠負責任地進行規劃。
“中央政府應該為在治理丶透明度丶環境管理和創新方面表現優異的州屬,提供獎勵津貼或撥款。”

他是今日在州議會上,這麼說。
他強調,其建議並非單為檳州發聲,而是關注全國多個州屬所面對的中央財政失衡問題,包括雪蘭莪與柔佛。
他說,盡管檳城面積小,僅占全國人口的5%左右,但檳州的國內生產總值卻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檳州是製造業出口的領先州屬,單在2023年,檳州就以4350億令吉的出口額,成為國內最大的出口區,占全國出口總額的31%。
“檳州被迫連續13年出現財政赤字,2023年更是成為13年州中財政赤字最高州屬,高達4.217億令吉。檳州的綜合預算也從2022年的22億令吉,和2019年的21億令吉下降到今年5月的1.99億令吉。”
他說,檳州受憲法束縛,禁止徵收直接稅或間接稅,如所得稅丶公司稅丶進口稅丶特許權稅或消費稅。
“檳州沒有石油丶天然氣和木材森林,也沒有像砂勞越或沙巴那樣享有特別銷售稅。”
須加強宗教場所保障機製
魏曉隆認為須加強宗教場所保障機製,建議全面登記非伊斯蘭宗教場所丶推動數位化資料庫丶紀錄曆史丶法律地位及土地權屬,並由檳城和諧機構或非伊斯蘭宗教委員會主導。
他也說,可強化興都權益委員會(Hindraf)職能,即擴大其法律與行政角色,成為保護印度廟宇的主要機構。
他指出,當局也可以立法保障宗教場所,建議製定條例,禁止未經同意驅逐已存在超過50年的宗教場所,並要求提出可行替代方案。
“一個名為‘今天在哪裏拆非法宗教場所?’的面子書群組,更號召民眾舉報印度廟為‘非法建築’,而群組成員多達數萬人。”
他說,這不是公民監督而是族群標簽與網絡私刑的危險行為,對我國多元社會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