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9日讯)打枪埔组屋社区一个奇怪现象,不论是哪一个族群,一些独居老人其实育有孩子,却对外宣称他们是单身人士。
在打枪埔驻扎16年,盼望之家创办人邱清丝,这些年来尽力协助孤苦无依的乐龄人士。
她说,上述现况不仅发生在华裔家庭,许多其他族群年长者,也会在孩子成长离家并结婚后,“自动”或“被动”成为单身人士,并在别人询问时否认自身有孩子,只说他们独自一人住在单位内。
摄影/剪辑:纪允贤
她后来向这些年长者处了解,其实他们会这麽做,是因为当孩子长大,向外发展并自组家庭后,有些就会完全从生活中与他们切割,不再提供金钱物资援助与情感上任何支持。
“有些年长者明明有几个孩子,但随着孩子一个个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就会完全与他们切割关系后。”
她说,因此,这些长者就会当作从未有过孩子。
她坦言,早期时,打枪埔组屋租金都便宜,很多人婚后就来此定居,但孩子们长大后纷纷出走,留下年迈父母继续独守空房。
“这些孩子一旦离家,通常就不会再回来,还有一些情况,有些人并非自小生活在打枪埔,但因该处租金便宜,特地租房子让父母住来这里,久而久之这里形成‘老人村’的风气。”
她补充,有些孩子一年内,还会回来探望几次,有些则音讯全无如同消失,但还有一些是生活不如意,或工作上没作为,选择直接在家“寄居”,不仅未能赡养父母,还要父母劳心劳力照顾,也不在少数。
养儿防老或养老防儿
孩大长大成人后还要妈妈养,这位年迈妈妈为了省钱,一包粿条汤,一天分两次享用。
邱清丝每回提起这名妈妈的遭遇,都感到心酸。
她说,这名老妇有一个孩子,奈何孩子长大後却还要靠老妇,而老妇非常喜爱粿条汤,所以,每次有粿条汤作为食物时,都会将小小粿条汤,分成两次享用。
作为当地非政府组织,她自言看过丶听过许多“悲剧”,部分年长者前半生过得凄楚,後半生也命运多舛,生活似乎未真正善待他们。
“我们所能给予物资日用品,与每个区百多令吉资金援助,仅够老人们解决三餐温饱,有些零花钱可使用,却无法解决多数老人被弃养的社会问题。”
她也说,那些离去就不再回来的孩子,“弃养”行为其实有迹可循。很多父母早年疏忽对孩子照顾与教育,或时常打骂孩子没成为好榜样,导致孩子用同样方式对他们,造成 恶性循环”让许多家庭产生悲剧。
她分享,有个孩子成长时期,常被父亲暴力对待,身体终年带着淤青,却从不敢说明受伤原因,孩子妈妈也是粗言秽语,甚至随意指责孩子,责骂他愚笨丶什麽事都做不好。
“孩子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应该责怪谁?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因为若真的追溯根源,这些父母本身,也从未自他们父母身上,得到过真正教导与爱护。”
不善理财是悲剧主因
邱清丝分享说,许多人在年轻时不懂如何管理财务,也是导致多数年长者退休后,生活陷入贫困而需要获得援助的原因。
她举例,有一种保险是家庭有人离世,就会得到1300令吉补贴金,但有户家庭拿到这笔钱后,却立刻到商场购买电视机,完全忽视家里经济连解决温饱都有问题。
“很多人无法分清楚需要与需求的分别,每个月金钱援助,他们非常快就花完,所以,我们在调查家庭背景后,才会给援助。”
她也说,盼望之家即使准备食物,让长者每天定时定点来取用,部分人却仅持续一两天之后就消失无踪,尤其是行动管制令时期,许多热心人士到当地派发食物,有些人因为选择多了,就不再到盼望之家领取,而转为向提供“更好吃”食物组织求助。
教育为根本
盼望之家经理傅欣欣强调,教育应该在年轻时就做起,有很多人不清楚作为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
她举例,在盼望之家有个学前班孩子,父亲做工而母亲负责顾家,但父亲却还需从各个地方,每日赶来中心接送孩子,母亲则永远都处於缺席状态中。
“父母亲必须知道做一件事,往後所会造成的后果,因每个决定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局。许多人在年轻时,因缺乏教育不自律,什麽都做不好,但却责怪社会丶体制等,自己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无法跳出这种怪圈,就会成为日後‘需要帮助’的一群人。”
她说,许多父母不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孩子年龄到了就该上学,但却从未给过孩子任何情感支持与指导,不懂得如何让孩子学习纪律,也不了解他们应该要成为孩子榜样。
“有些孩子在上小学前,因不会读写也未曾提早学习,导致孩子在求学中挣扎,父母则不断责怪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导致孩子缺少积极向上心态,日後就很容易成为辍学生,长大後别无选择就只能做些散工过活。”
她也直言,很多缺乏教育的人,不懂如得何管理财务与自身生活,并会从他人处贪婪索取所能拥有的,认为别人帮助他是应该,因为社会与资源分配对他本就不公。
“他们的物资金钱援助永远都不足够,但,如果年轻时他们所选择的道路不同,今日的生活又是否会有所改变?”
她补充,盼望之家目前积极帮助学前幼童,在性格开始形成时就指导他们,他们在这里就会有个好榜样,学习后回家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
报导:李琪雯
摄影:纪允贤
↓↓相关新闻↓↓